南三環效果圖
北三環效果圖
高架還是下穿要統籌兼顧
在此規劃公示之前,媒體曾報道過鄭州市將上馬多個高架橋項目的新聞,并宣稱鄭州將進入“高架時代”。高架橋屬于立體交通設施的一種,其主要作用有兩點,一是避免道路交叉,營造完全封閉的機動車行駛環境,緩解交通擁堵,另一方面,減少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相互干擾,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對鄭州市是否應該多修高架橋等立體交通設施,從官方到民間都存在不少爭議。多數人認為修建立體交通設施,尤其是互通式立交橋、高架橋、人行天橋等,是緩解交通擁堵的必然要求;但也有人認為,這些立體交通設施的修建,對城市的空間是一種割裂,影響城市景觀風貌,建議城市交通應往地下發展,比如與地鐵工程相結合,多修建下穿隧道等。
鄭州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說:空中立體交通和地下立體交通各有優缺點,修高架還是修隧道,需要因地制宜、統籌考慮。近幾年,鄭州市在這兩方面都有所發展。比如東風路文化路隧道、嵩山路下穿隴海鐵路隧道、京廣路隧道等等,高架和立交方面有解放路立交、北環路跨文化路立交、西三環跨化工路立交等?梢钥隙ǖ氖,這些立體交通設施的修建都將對緩解鄭州市的交通擁堵起到積極作用。
高架橋負面影響需要提前考慮
鄭州市將上馬多個高架橋項目的消息一經披露,就有不少市民提出,是否會對現有的BRT線路造成影響。
對此,一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農業路在建設高架橋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對各種出行方式都產生影響,但建成之后則有利于BRT的運行。首先是因為高架橋的建設分流了地面的交通流量,可以改善BRT的運行環境;其次,修建高架橋后,騰出地面的道路資源,有利于開辟新的BRT線路。
據了解,建設快速公交有三種方式,一是將公交快速線路設置在地下,這種方式耗資巨大、工程復雜,建設周期也非常長,對交通、環境和周邊居民的影響較大;二是較多城市采用的地面方式,也就是將快速公交系統的專用車道設在地面,但對道路資源緊張的城市來說,要占用本來有限的道路資源;三是設在高架橋上,可以提高BRT的運行效率,缺點是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較高。高架橋建成后,鄭州市是否適合將BRT設在高橋橋上,還需要相關部門認真研究論證。
此外,該人士還提出,建設高架橋并不能徹底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而且會產生一定的負面效應,如噪音污染、割裂視線、加劇熱島效應、維護費用高,這些問題都需要在規劃階段進行考慮和解決。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