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車市進入2.0新時代,或者銷量突破2000萬輛,都是中央與地方政府所樂意見到的事情,也反映出中國民生的快速改善。不過,近一段時間由北京考慮限車的傳聞引發出各地將紛紛跟進的消息,讓人心生" />
無論是車市進入2.0新時代,或者銷量突破2000萬輛,都是中央與地方政府所樂意見到的事情,也反映出中國民生的快速改善。不過,近一段時間由北京考慮限車的傳聞引發出各地將紛紛跟進的消息,讓人心生疑慮——是否隨著私車的數量持續上升,國內各大城市會嚴厲地限制車輛總數,或者雖然不會如上海這樣拍賣私車牌照,依然會有一系列限制私車的政策?
其實,從社會發展大勢來看,汽車對于國內各大城市道路的壓力肯定會是越來越大的,但鼓勵與發展汽車制造也是國家相當明確的政策。即便在目前上海這樣的情況下,私車依然是以相當快的速度在發展,可以預料未來針對城市道路的一系列限制措施會讓私車的使用成本有所提高,但限制私車肯定不會是這些政策的目的。
背景:大城市堵車現象嚴重
有統計表明,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1.99億輛,其中汽車8500多萬輛,隨著車輛的增加本來就很擁堵的上海、北京等國內特大城市的交通擁堵情況越來越嚴重。除了上海早早地推出私車牌照的拍賣制度之外,北京也不斷地試圖從限制市內轎車上路數量的角度來改善交通狀況。
雖然早在2003年北京就在考慮治理擁堵問題,但據最新數據統計目前北京轎車保有量以平均每日增加2000輛左右飛速上升,預計到2015年機動車總量將突破700萬輛。這意味著,屆時中心城區內的路網平均速度勉強能達到15公里/小時,比職業馬拉松運動員的比賽速度還要慢。今年國慶節前一段時間,經過央視的重點報道首都成“首堵”的狀況舉國關注,于是引發了北京新一輪的限車議論。
由于北京有關方面一直堅持“不限制擁有,但引導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則,否認會如上海那樣拍賣私車牌照。于是有人猜測正在醞釀出臺的“最嚴限車令”將以單雙號限行、收取更多的燃油稅、收取擁堵費以及提高停車收費、搖號上牌等形式出現。而北京的“示范作用”之下,不少其它地區也陸續傳出正在考慮實施類似的“限車令”:江蘇有關領導指出,城市機動車的增長速度總會超過道路的增長速度,因此要完善調控政策,實行“區域差別化”的汽車發展政策。正在研究出臺限制私家車過快發展、增加私家車在城市的出行成本等措施。四川成都在今年4月舉行了控制機動車增長總量政策聽證,計劃在收取外籍車入城通行費等前提下,中心城區擬采取“專段號牌+免費搖號上牌+限制外地車進城”三種方式,對機動車數量增長進行控制,擬定日均上牌限值為241輛。廣州也在緊鑼密鼓地研究類似的政策措施,但有媒體估計會相對北京溫和。
目的:改善市中心交通狀況
上海是最早公開實施私車牌照拍賣的城市,但有關方面一直堅持這只是一個臨時性措施,只不過隨著車牌的拍賣價節節上升,人們也越來越難以想象這一措施會很快改變或者終止。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上海市政府對于汽車產業是極力支持的,除了上海之外包括北京、廣州都是中國汽車制造的重鎮,成都這些年來也試圖在汽車制造方面有所作為。因此,從大的方面看以上海、廣州、北京為代表的國內大城市本身,汽車銷售越多對于地方財政的貢獻就越大,是不太可能推行限車政策的。
然而堵車其實是世界上所有現代化大都市都面臨的問題。包括倫敦、新加坡、東京等地都有著通過對在市中心的車輛進行限制而改善交通狀況的先例,也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所成功。但總的來說,對于汽車使用的種種限制從來沒有阻止過汽車擁有量的增加,對于改善交通的作用也比較有限。因此,無論是上海的拍牌還是其它的手段,目的都是在于能夠助改善市中心交通狀況的一臂之力,未來私車還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增加,這是大勢所趨。
其實,這些年來各地政府也在極力發展更新公共交通系統與道路系統,雖然一時難以見到速效,但“引導合理使用汽車”的影響力應該會逐漸發揮出來的。從長時間的角度看,限車不是有關方面的目的。否則也沒有辦法解釋眼下對于汽車牌照控制最嚴格的上海,在汽車產業上發展依然如此迅速。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