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對于上海通用汽車總經理丁磊而言,是收獲喜悅的一年。上海通用以103.89萬輛的銷量、42.8%同比增幅,成為中國汽車史上第一個超過100萬輛的傳統乘用車企業。

" />

2026世界杯在哪|西班牙首发|nba虎扑快船专区|澳客中国竞彩网|中国足球世界杯出线了吗

網站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登錄 | 注冊

政策退出北京限牌 汽車業井噴后如何調整
2011年1月17日來源:本站編輯

  2010年,對于上海通用汽車總經理丁磊而言,是收獲喜悅的一年。上海通用以103.89萬輛的銷量、42.8%同比增幅,成為中國汽車史上第一個超過100萬輛的傳統乘用車企業。

  這只是2010年中國車市“井噴”的一個縮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今年1月10日發布的最新統計顯示,2010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826.47萬輛和1806.1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2.44%和32.37%,不僅蟬聯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國和第一大新車消費市場,而且創造全球新車銷售最高紀錄。

  然而,汽車產業連續兩年高歌猛進的同時,也帶來了交通擁堵、環境污染、能源短缺以及產能過剩、大而不強等一系列矛盾和問題。今年,汽車以舊換新、購置稅優惠、節能惠民補貼、汽車下鄉等曾經的鼓勵政策全面退出,加上北京限制機動車上牌政策的出臺,中國車市遭遇調整已是在所難免。

北京限牌

車市遭遇成長的煩惱

  “運氣真差,4S店通知我預售合同沒有備案上,增購新車的計劃徹底泡湯了……”在網站工作的小李近來很郁悶。

  去年12月23日,北京宣布限車令當天,她去一家上海大眾4S店突擊購買了一輛“途觀[綜述 圖片 論壇]”。由于動手太晚,提現車已不可能,有發動機號、車架號的車輛也早被預售一空,她只能交付訂金、簽了預售合同。

  該4S店隨后張貼的公告顯示,23日當天,有353位客戶與小李一樣簽署了預售合同,協議購買新車557臺。但是,北京市商委的回饋信息說,其中有30%左右的合同不符合備案要求。很不幸,小李就是其中的一位。

  小李的遭遇,是北京治堵方案出臺對車市影響的一個生動寫照。

  在新浪汽車頻道主辦、全國200多家媒體參與的“2010年度十大汽車新聞評選”中,“北京治堵方案正式出臺”以最高票當選。北京治堵對車市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那么,北京出臺治堵方案,對2011年中國車市將帶來哪些影響呢?

  必須承認,北京2010年全年89.1萬輛的新車銷量,在國內乘用車1375.78萬輛總銷量中的比例只有6.4%,占汽車1806萬總銷量的比例更是只有4.9%。因此,即便是2011年北京新車銷量只增長24萬輛,也只能拉低車市增速4個百分點,不會對國內車市產生致命影響。

  當然,這一測算沒有考慮到舊車置換因素。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介紹說,在北京去年89萬輛新車銷量中,約30%是置換,20%是增購,50%是第一次購車。按此比例測算,2010年北京舊車置換約27萬輛。如果2011年這一數字不變,加上新車發牌24萬輛,預計全年將增加新車51萬輛,比2010年減少約38萬輛,同比下降43%。

  “即便如此,43%的銷量下滑對于北京地區的汽車經銷商而言,也將構成沉重的打擊。”任勇告訴記者,在剛剛召開的北京地區經銷商會議上,東風日產宣布新批準的經銷商可以停建、緩建4S店,且不算違約,不用繳納罰款;此外,東風日產還把今年在京銷量目標由7萬輛下調至3.3萬輛,并且出臺了特殊的應對政策。

  “北京限購令對于保有量高、維修保養業務多的品牌和經銷商,影響不會太大。”廣汽本田副總經理郁俊告訴記者,廣汽本田在北京有20家4S店,平均月維修量在1500輛上下,最高曾經創造過單店每月7000輛的維修紀錄。因此,新車銷量大幅下降,新車銷售帶來的利潤肯定會下降,但應該不會對經銷商的生存造成太大影響。

  真正讓汽車企業擔心的,是北京治堵方案對其它大城市的示范作用。任勇坦言,目前,廣州、武漢、杭州等眾多大城市,都在醞釀出臺治堵方案。如果其它城市紛紛效仿北京出臺限車令,將促使國內車市產生“激變”。此外,出臺搖號、限牌等“限制擁有”措施,只是治理擁堵的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可能采取收取交通擁堵費等一系列“限制使用”的措施。這同樣會讓汽車消費環境變得嚴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陽認為,增加大城市汽車使用成本,會對價格低廉的自主品牌以及小排量車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政策退出

車市高增長能否持續

  如果說,北京限購令以及其示范效應,是影響今年車市走向的最大變數,那么,從車市發展規律上分析,超越30%的高增長能否持續呢?

  “從2010年乘用車月銷量走勢圖可以看出,車市高速增長的動力已基本消失了。”國家信息中心資源部主任徐長明指出,2009年,乘用車月銷量增長曲線逐月上升,至2010年1月達到109.4萬輛的最高點,接下來,基本上在月銷量100萬輛的平臺上窄幅震蕩。這說明,如果2011年沒有新的刺激消費政策出臺,即使以前的所有政策繼續保留,車市增速也將恢復到15%左右的長期潛在增長率水平。

  而實際情況是,2010年5月31日,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停止;2011年1月1日,1.6升以下(含1.6升)乘用車購置稅減征2.5%優惠、3000元節能惠民補貼、汽車下鄉等多項利好政策也已退出,車市出現調整不可避免。

  不過,雖然預見到了市場回調的大趨勢,但是,車企老總們對車市前景依然充滿了信心。

  “長期來看,中國汽車市場還會有五到十年的快速增長,這是經濟規律使然,中國老百姓改善生活的愿望是任何政策都阻擋不了的,這是剛性需求”。面對政策調整,上海通用汽車總經理丁磊并未顯出悲觀。他告訴記者,從國外汽車發展的歷史中,可以發現,每個國家的汽車消費尤其是乘用車消費都有兩個高速增長期。一是千人保有量從5輛增長到20輛,另一個是千人保有量從20輛增長到100輛。以日韓為例,第一個高速增長期分別在1960年—1964年和1981年—1984年,增幅分別為35.8%和25%;第二個高速增長期分別在1965年—1973年和1986年—1997年,增幅分別為22.2%和20%。再看我國,乘用車第一個高速增長期從2001年—2008年,歷時8年,平均增速30.4%;第二個高速增長期預計從2009年—2023年,歷時15年左右,年平均增長率預計將在13%—15%。

  同樣看好中國汽車市場的,還有豐田(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林堂。“在北美、歐洲等成熟的汽車市場,平均7%到8%左右的市場份額屬于豪華車,但在中國,目前這一比例僅有3.5%。因此,中國豪華汽車市場未來增幅一定會高于車市平均增幅。”正是基于以上判斷,在2008年受消費稅調整影響,曾經連續三年銷量翻番的雷克薩斯增幅大幅下滑的時候,曾林堂沒有氣餒,而是在總部的支持下,加大了小排量豪華車的引進步伐,并迅速扭轉了增速下滑勢頭。據中國汽車進口貿易中心統計,2010年前10個月,雷克薩斯在華上牌量達55331輛,同比增長161.0%,不僅躋身中國豪華車市場前三,而且創造了2010年車企最高增幅紀錄。

 

轉型調整

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

  “連續兩年超過30%的增長,中國汽車發展是不是太快了?”一位主管工業的領導曾表示,2009年以來,全球汽車市場一片蕭條,汽車跨國公司經營普遍陷入困境,是中國車市拯救了全球汽車行業,讓它們在中國賺了個盆滿砵滿,但我們的自主品牌有沒有取得與之同步的發展呢?

  “近幾年,中國汽車產業的突出特點是‘快’,但并沒有完全做到‘好’。”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坦言,近兩年,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有利促進了自主品牌乘用車的發展。2010年,吉利全年銷售突破41.5萬輛,成功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100%股權,更是標志著吉利進入了全球化發展新階段。但是,從總體上看,國內自主品牌汽車企業雖然抓住了市場高增長的機會,但是在品牌含金量、核心技術、企業效益、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卻沒有實現質的增長。

  奇瑞汽車公司董事長尹同躍告訴記者,受益于政策拉動,2009、2010兩年,以小排量為主的自主品牌轎車市場份額一直維持在30%上下。以奇瑞為例,繼2009年完成銷售50萬輛之后,奇瑞2010年實現銷售68.21萬輛,同比增長36.3%,其中出口91986輛,同比增長93.2%。“不過,購置稅優惠等多項促進政策退出,以及北京市限購政策有可能對其它大城市帶來的示范效應,將會對小排量車尤其是自主品牌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尹同躍指出,調整產品結構,大力發展小排量、節能環保汽車;調整市場結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二三線、三四線城市,將成為2011年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主基調。

  轉型調整,不僅是自主品牌的專利。對于年產銷突破100萬輛的上海大眾總經理張海亮來說,2011年同樣是個全新的起點。“去年12月底,我們推出了全新換代POLO[綜述 圖片 論壇]和中期改款搭載1.4升直噴增壓發動機的途安[綜述 圖片 論壇],今年上半年,由上海大眾聯合大眾集團研發的全新中高級轎車NMS將在國內投放。”張海亮說,除了加大產品攻勢之外,上海大眾還調整產品結構,逐步實現發動機的小排量化,并力爭盡快實現電動汽車量產。

  廣汽豐田執行副總經理馮興亞認為,車市回歸常態增長,將更有利于促進車企煉內功。2010年,為應對豐田召回事件的不利影響,廣汽豐田大力加強品質管理,嚴把質量關,持續強化產品力;推出了以最快30分鐘快速保養為代表的“心悅服務”品牌,推動渠道服務水平全面升級;此外,還打造了三位一體綠色產業鏈,引領車企低碳環保新潮流。“苦練內功,不僅讓廣汽豐田2010年實現了35%的銷量同比增長,也為企業未來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全球汽車產業制造環節的利潤約為5%,研發占比約為20%,服務約占30%,國內車企應該優化盈利模式,向研發和服務要效益。”徐長明說,未來10—15年,依然是中國車市的高速增長期。中國汽車產業應該抓住機會,加快轉型調整,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由“制造大國”向“產業強國”的跨越。(

TAGS: 無 | 責任編輯:汽車網 |
頂一下
(0)
踩一下
(0)
相關文章
已有 0 條跟帖(點擊查看)網友評論
登錄 | 新用戶注冊   匿名發表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網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精品導讀

更多>>商家推薦

車型排行

  • 微型
  • 小型
  • 緊湊
  • 中型
  • 中大
  • 豪華
  • SUV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