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鄭州 市 新 車 入 戶1196輛;1月6日,新車入戶1536輛;1月11日,仍有新車入戶1599輛,而在去年最多的一天,新車入戶竟高達2246輛。
1月11日,鄭州市迎來了第160萬輛新車入戶,面對城市道路的現狀,如此猛增的機動車,無疑給交管部門、司機、市民都帶來了各種壓力。
每年汽車對空氣造成的污染、城市道路通行不暢、新手過多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不少市民對此表示擔心和恐懼,如何解決道路與車輛的矛盾,有沒有辦法緩解交通擁堵?來聽聽大家的說法和建議。
●車輛增加是必然 新手太多很危險
我認為鄭州市機動車增加是必然趨勢,這我倒認為合情合理,老百姓有錢了,政府又出臺了一些好的政策,買車對國家經濟起到了推進作用,所以,車輛增加沒什么。
可讓我擔心的是,現在新的駕駛人員也在逐年遞增,這個數字很可怕,汽車數量多了,頂多是道路上行駛緩慢一些,可新手多了那就是另一個概念了。
新手開車不熟練,缺乏駕駛經驗,一些剛拿到駕駛證,或剛買新車的駕駛員,總以為緩慢駕駛就能保證行車安全,于是在車后粘貼“新手上路請多關照”“實習”“車輛磨合”等字樣的車貼,慢悠悠在道路上行駛,造成道路車速緩慢,這無疑更加重了鄭州市道路的擁堵程度。
我覺得新車增加不是最嚴重的問題,新駕駛員增加才是真正的嚴重問題。交巡警應該讓新駕駛員或新買車的司機,提前掌握交通標志標線,熟悉道路交通通行方式,以免給鄭州添堵。 趙婕(小學老師)
●鼓勵市民低碳出行 繼續發掘停車場
鄭州的道路我很熟悉,哪條路好走、哪條路堵我在心里都一清二楚。
如果汽車數量在沒有控制的前提下,充分發掘停車位,防止機動車亂停亂放,對疏導交通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結合綠地、河道、學校、高架橋下空地,由政府出資、建設和管理一批停車場庫,尤其是將學校操場利用起來,在操場下建地下車庫;“錯時停車”制度也將從機關單位擴大到企業及其他單位。
同時,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停車場,老舊小區倡導建立體停車庫,新規劃小區要提高停車位的配套標準;并積極研究解決住宅小區空置停車泊位“只賣不租”的問題。 李玲玲(公司老板)
●可根據區域 適當收取交通擁堵費
鄭州市道路擁堵情況盡人皆知,盡管交巡警在全力疏導交通,盡管道路在不斷擴寬,高架橋下穿隧道都在馬不停蹄地建設,但鄭州市的交通暢通情況并不盡如人意。
與此同時,國內不少城市都在探討收取交通擁堵費,借以緩解城市交通。
如2010年12月份,重慶為了治理交通擁堵,就開始收取交通擁堵費用;2010年12月13日,“北京市治理交通擁堵措施征求意見稿”中明確將合理調控小客車增長數量、必要時重點路段高峰時段實施單雙號限行、擇機收取擁堵費等措施。
既然這么多城市都認為,城市道路擁堵,可以在合適的時候,收取道路擁堵費用,鄭州市是否也可以采取這些城市的做法,收取相應的道路擁堵費用呢?
比如說金水路、花園路、二七路、經三路、農業路等,如果在高峰期間,空車駛入這些主干道,就可以向司機收取交通擁堵費用,采取這樣的方法來限制車輛進入主干道,甚至還可以將不同路段劃分不同區域,根據不同區域的車流情況,來收取高低不同的交通擁堵費,這樣對于緩解鄭州市交通擁堵也會起到促進作用。 丁瑩(醫院護士)
●限制車輛上牌或者限制私家車數量
從某種程度上講,北京的今天就是鄭州的明天。鄭州的城區面積遠遠比不過北京,但北京的交通已經到了不采取措施徹底走不動的地步,我們也應該未雨綢繆。
鄭州現在最好還是從根源采取措施,像北京那樣限制購車數量,像上海那樣,提高上牌的門檻,像韓國、日本等國家一樣,買車便宜養車貴的做法,以此來降低市民購買車輛的熱情。
鄭州市現在給一輛機動車入戶僅僅需要120元錢,買輛車非常輕而易舉地就上牌了,那市民購買新車入戶的熱情當然高漲了,如果像上海那樣,一輛車上牌就好幾萬,鄭州市估計每天會減少一半的新車入戶。
另外,像北京那樣,限制購車數量,一個家庭只允許擁有一輛汽車,這樣來控制汽車的數量,當然在采取這種措施的同時,鄭州市還需要有更加完善的公共交通來作為配套措施。 “實話實說”(網友)
●借鑒北京經驗 提高中心城區停車費
據我所知,深圳機動車保有量突破160萬輛的時候,深圳加快發展智能交通系統,為市民出行提供全程智能交通服務。但智能交通需要的是一個系列 的過程。
其實,鄭州市真正擁 堵的地方多是在二七商圈、鄭州火車站等繁華區域。其實,市民都有一種心理,就是如果我停車,哪里收費便宜我就往哪里停,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掏錢而不愿意多走兩步的。
像二七廣場的北京華聯停車場,因為收費便宜,所以那個停車場經常都停得滿滿當當。同樣,雖然火車站也是車水馬龍,機動車數量并不比二七商圈的少,但那里就不會因為停車而造成交通擁堵,因為那里停車收費很昂貴,這就會讓一些想開車進火車站的司機掂量掂量。
我覺得要想解決擁堵問題,可以借鑒北京,將鄭州市也根據車流量劃分區域,根據區域的不同,來對停放的機動車進行收費,費用提高,過來的車自然就少了,這樣無疑會從一定程度上緩解道路的交通擁堵情況。 王建生(出租車司機)
■ 外地經驗
●北京首提“控制數量”
2010年10月30日,北京市規劃委負責人表示,北京正在總體研究如何改善交通問題,其中也包括備受關注的機動車數量迅速增長等問題,在控制機動車的數量方面“肯定會有措施”。這是北京市官員首次公開如此表態。此前,“限車令”也曾被多次提及。“不限制擁有,但引導合理使用”,是這兩年北京市官方的主流表態。
●江蘇 “限制私家車數量”
江蘇省去年也傳出“限制私家車過快發展”的消息。2010年10月27日,江蘇省領導指出,城市機動車的增長速度總會超過道路的增長速度,因此要完善調控政策,實行“區域差別化”的小客車發展政策。該省住建廳負責人則透露,研究出臺限制私家車過快發展、增加私家車在城市的出行成本等措施。
●成都擬限每天241輛
四川成都,機動車保有量突破240萬大關,2010年4月,該市控制機動車增長總量政策舉行聽證。在收取外籍車入城通行次費等前提下,中心城區擬采取“專段號牌+免費搖號上牌+限制外地車進城”三種方式,對機動車數量增長進行控制,擬定日均入戶限值為241輛。
●上海車牌競拍
上海是我國內地唯一實行車牌競拍的城市。據2010年10月23日媒體報道:上海車主要花4萬多元獲得一個牌照,但他們享受到的待遇卻是一再在道路上堵車。
該市每月拍賣近8000個牌照。9月份,這為市政府帶來了3億元的收入。
據稱將用來升級交通條件,但由于汽車行業的極快增長,其作用甚微。官員說,該制度是暫時性的,但沒有給出終止的時間表。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