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汽車市場的維權與投訴一直是居高不下。記者了解到,汽車消費糾紛解決難度極大,最終結果往往是消費者、經銷商和汽車生產廠家都不滿意,而受理投訴的" />
目前,汽車市場的維權與投訴一直是居高不下。記者了解到,汽車消費糾紛解決難度極大,最終結果往往是消費者、經銷商和汽車生產廠家都不滿意,而受理投訴的有關部門又面臨著無據可循的尷尬。
經過工商部門的調解,汽車經銷商同意給劉師傅換一臺新的發動機總成。但是對于劉師傅索要的損失補償,經銷商并不同意。劉師傅說:“現在沒有車干活,他就需要到外面請一輛車,費用大概300塊錢一天,這樣算來假如耽誤十天時間,補償費用算起來就是三千塊錢。”
雙方協商不成,有關部門建議最后只能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據了解,汽車售后服務比較特殊,目前行業通用慣例是在保修期范圍內維修,維修解決不了問題涉及異地維權,也讓當地的調解人員很無奈。
雖然有些汽車產品質量問題比較明顯,但在解決問題時卻難以滿足申訴人的要求,絕大多數解決方式是修理。據了解,汽車經營企業虛構商品緊俏信息誤導市場,屬于最常見欺詐消費者的行為。工商局的工作人員介紹,汽車等大宗消費品銷售中的欺詐行為同樣適用《消法》,而目前的現狀卻是賠償結果普遍“零滿意”。
當汽車出現重大質量問題時,檢測難和檢測成本高是消費者普遍頭痛的難題。據調查,消費者當汽車性能發生故障,造成了汽車自燃、方向失靈、制動失靈、輪胎爆炸、安全氣囊失靈等問題,一般會選擇投訴和申請鑒定。而目前,我國國家級汽車檢測中心僅6家,符合解決消費爭議需要的汽車檢測機構較少,收費標準甚至高達幾萬元,這往往使消費者處在不能舉證的尷尬地位。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