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稱 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與原油市場接軌 但與國內成品油銷售情況關系不甚緊密
汽油批發價又降了,這已經是從去年12月份至今,汽油批發價連續五周下跌!
政府拼命上調成品油價格,其目的是為了彌補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給煉油企業帶來的成本壓力。然而,煉油企業給出的批發價竟然一路下滑,煉油企業未能彌補原油漲價帶來的成本壓力,而消費者卻承擔了成品油上漲的成本,其中的利潤全部給了成品油零售商即各大油站。
有專家指出,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已與市場背離。
煉油企業:未彌補原油漲價帶來的成本壓力
消費者:承擔了成品油上漲的成本
利潤:全給了成品油零售商即各大油站
8日凌晨起,廣州油價再次上調,這是半月內廣州成品油價格連續兩次上漲。然而,記者昨天從成品油批發市場上卻了解到,汽油批發價從去年12月份迄今一路疲軟,上周粵Ⅳ93號汽油批發價跌至8300~8500元/噸,環比再度下跌0.9%。
油價半月內二度上漲
上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宣布提高國內成品油價格,廣東的93號汽油零售價突破7元,漲到7.05元/升。而本月8日,廣東又上調了粵四標準的汽油價格,本次調整后,廣州、深圳市銷售的粵Ⅳ標準90號、93號、97號汽油的最高銷售價格分別為6.69元/升、7.21元/升和7.81元/升,與現行國Ⅲ標準汽油相比,分別提高了0.15元、0.16元和0.18元。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其實粵Ⅳ標準的汽油已經推行一段時間了,只不過執行的仍是國Ⅲ標準汽油的價格。直到最近,國家發展改革委才批準廣州、深圳執行粵Ⅳ標準汽油價格政策,在現行國Ⅲ標準汽油最高零售價格的基礎上每噸加價200元。
汽油批發價一路下滑
“其實從去年12月至今,汽油批發價都沒隨著零售價上調上漲,比如12月27日~12月31日,廣東市場國Ⅲ93#汽油8000~8500元/噸,環比下跌0.7%;國Ⅲ97#汽油8400~8900元/噸,環比下跌0.7%;國Ⅲ0#柴油搭售價7708元/噸,環比持平,”姚達明說,“除了發改委上調價格那幾天批發價止跌外,其余都是一路陰跌。”
根據發改委最高批發價限價,目前粵Ⅳ標準的93號汽油最高批發價是9204元,最高零售價是9504元;97號汽油的最高批發價是9713元,最高零售價是10013元;如今,93號汽油市場批發價距離發改委規定的最高批發價已經有1200元/噸的差價,97號則有1300元/噸的差價,但大多數油站的零售價仍然執行發改委的最高零售價。這意味著,油站每噸汽油已經可以賺1500~1600元,遠遠高于發改委當初設定的300元/噸的盈利空間。
成品油市場一冷一熱
姚達明解釋說,汽油批發價連續下滑有兩個原因,一是亞運會期間廣州實行單雙號限行措施,抑制了市場需求,結束后市場需求還未出現較大反彈,導致煉油企業汽油庫存壓力大;二是迄今柴油仍然十分緊張,煉油企業不得不繼續加大對原油的提煉,柴油供應增加了的同時,也會增加汽油的供應量。
據了解,柴油荒后,幾大石油巨頭加大了柴油生產量,但1噸原油在煉制生產出柴油的同時,也會生產出一定量的汽油,大量汽油投放市場。汽油供應過剩使價格上不去,現在柴油基本維持在“剛剛”夠用的狀態。所以國內柴油供應緊張的局面仍未解決;而汽油供應量卻超過需求量,導致市場供過于求。
“按現在的局面發展下去,煉油企業如果無利可圖,就必然會縮減汽油的出產量,一旦市場需求加大,還有可能導致汽油荒。”一位業內人士警告。
原因:
定價機制與市場出現背離
“上調成品油價格就是為了彌補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對煉油企業帶來的成本壓力,”一名不愿署名的業內評論者說,“現在成品油價格連續上調,煉油廠批出來的價格卻還在下滑。這意味著煉油企業未能從成品油價格上調中獲益,卻讓消費者為此次上調價格"買單"。”
“我們不能說每次調價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但是確實常常可以看到,”廣東油氣商會油品部姚達明表示,“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與原油市場緊密接軌,但與國內成品油銷售情況關系不甚緊密,某些時候甚至會出現背離,正如現在的汽油市場。”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