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豐田汽車常務董事毛利悟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明確表示:“豐田中國未來幾年內不會發展合資自主品牌。”這樣的話在如今合資企業自主品牌將打壓中國土生土長" />
日前,豐田汽車常務董事毛利悟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明確表示:“豐田中國未來幾年內不會發展合資自主品牌。”這樣的話在如今合資企業自主品牌將打壓中國土生土長自主品牌的討論聲中,可能會贏得自主品牌的掌聲。
然而,話音甫出,包括本報記者在內的多位媒體人士開始懷疑,這還是那個因為深諳中國市場,曾帶領一汽豐田高速增長,并因此而升遷的毛利悟嗎?原因很簡單,如今合資企業做自主品牌已經成了中國政府鼓勵的方向,日系三強中的另外兩家——日產和本田的合資自主品牌都已經發布,并亮相了量產車型。
難道豐田還要像上次推混合動力一樣,因為沒有把握住政策的脈搏,而深陷后續車型暫停引進的尷尬?如果是這樣,只能進一步證實豐田真的不會討好政府,無論是美國的召回門,還是中國的混合動力車事件。
但毛利悟有自己的解釋:“因為豐田品牌還沒有做到最好,市場占有率還不高。”這個解釋同樣驚人,原因是,豐田曾位居全球老大,其“豐田生產方式”為全球膜拜。
而這樣“保守”背后,面對2011年的中國汽車市場,毛利悟卻用幾個數字為豐田中國的2011年貼上了真正的保守標簽,“我們努力實現90萬輛銷量。”按2010年豐田中國銷量80萬輛,2011年向90萬輛的目標“努力”來算,設定增速只有7%左右,遠低于業內普遍認為的2011年中國車市增長15%左右的幅度。
雖然有中國政策的傾斜,雖然日系三強之中,本田和日產都在中國市場建立了合資自主品牌,其中,本田旗下合資公司廣汽本田的合資自主品牌理念的首款產品即將上市,但是,毛利悟卻表示,豐田中國未來幾年之內不會發展合資自主品牌。
毛利悟認為,豐田汽車合資品牌的產品占中國整體市場也不過5%,合資品牌首先應該成為備受信賴的品牌,在中國來講,還需要花時間讓更多的消費者提高對合資品牌的認識和信賴程度。他表示,到了“大家特別向往豐田這個品牌,并認為它是一個很好的品牌”的時候,就是豐田發展自主合資品牌的時機,這樣自主合資品牌才能達到非常受青睞的地步。
事實上,隨著中國汽車消費需求的次第釋放,合資自主被認為是迎合二三線消費需求的重要舉措,通過合資自主,合資企業可以順利地進入之前自主品牌占主導的市場區間,從而開拓新的市場空間。除了本田、日產、通用等已經建立合資自主的外資品牌,大眾、標致雪鐵龍等均有意發展合資自主。
但面對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毛利悟卻表示,豐田的核心思想是以保證豐田產品品質為前提,今后會生產更加物美價廉的產品。現在豐田的重點是通過60%~70%的中高端車型(豐田在中國1.6升以下小排量車型占30%左右),來讓消費者認同豐田的高品質和高技術。
毛利悟表示,豐田在中國可能不會生產五六萬元的車,對于像奇瑞等中國廠商生產的便宜車型,豐田會加大研發的力度,但是這種價位的車型可能沒有。“我們不是一下就跟中國本土廠商去比較,而是首先和歐美合資企業去比較,一步一步地把價格降到八九萬塊錢。”
為此,豐田汽車在中國成立了獨資研發中心和合資企業內的研發中心,對合資公司進行技術支援。同時,不斷開放供應商體系,發展本地供應商,以此來降低生產成本,但一段時間內,堅決不會在兩個合資企業搞自主品牌。
對于豐田這樣的決策,有人投了贊成票,認為豐田穩健、保守,其希望謹慎地走出“召回門”陰影。也有人投了反對票,認為豐田仍然是利潤至上的企業,其品牌線較長,因而擔心合資自主沖擊其自身低端車,并可能拉低其售價。
熟悉豐田的人認為,反對與贊成的理由都是豐田考量的,但擔心豐田這樣明確表態后,在中國政策鼓勵合資自主的背景下,會失去“政府緣”。對此,毛利悟卻未作更多解釋。他能給出的答案是,借助品牌信賴度的恢復,促進銷量增長。
一位豐田汽車相關人士分析,2008年中國車市銷量為938萬輛,但2010年就達到了1800萬輛,2年時間幾近于翻番。可以說,豐田未能很好抓住 2009年和2010年車市的爆發式增長。也因此,豐田認為經過了這兩年之后,車市基本上進入了一個穩定增長的態勢,再去采取激進的發展戰略已經沒有必要。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