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布“大自主”戰略后,東風梳理旗下自主品牌的速度正在加快。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從東風乘用車公司內部獲悉,東風風神S30將于近日上市,除了車型配置上的改變之外,最大的變化是新S30將一改此前的橢圓形“雙飛燕”標識,懸掛上正圓形 “雙飛燕”標識,與集團其他懸掛東風標的品牌保持統一。與此同時,東風乘用車品牌內涵以及東風乘用車旗下三大子品牌定位也將一同公布。
同時,東風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李春榮就三大品牌具體定位向記者做了解釋。而對于品牌的協同中存在的問題,有關人士也表示,“確實需要時間。”
三大品牌差異化對標
有業內人士評價,統一品牌標識,堪稱東風“大自主”的又一標志性舉措。品牌形象的統一將有利于東風對旗下各板塊業務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布局。
實際上,在此背后,更詳細的規劃已逐漸浮出水面。在東風風神內部交流的一份報告中顯示,“隨著品牌戰略進一步縱深,東風自主乘用車體系的各個子品牌,在主品牌的整個價值定位框架下,將進一步明確自身定位及品牌特征,并打造完整的東風自主乘用車母子品牌架構體系”。
李春榮借用上海通用公司的體系向記者解釋稱,今后東風風神將參照別克發展路線,而東風風行和鄭州日產的東風品牌則分別對應雪佛蘭和GMC。
“各個品牌定位不同,發展方向也不同。”李春榮稱,隨著東風乘用車體系的技術研發儲備不斷豐富,產品線延伸是必然趨勢。據了解,2013~2020年,東風還將針對三大子品牌繼續投入157億元研發費用。
李春榮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未來三大子品牌將實現從5萬~20萬元的價格區間覆蓋,并通過各自差異化布局攻占不同的細分市場。”
按照產品類型劃分,東風風神將以基本車型為主線,以跨界車型為輔助;東風小康主攻微車市場;鄭州日產則主要滲透于多功能跨界車型的細分市場,對乘用車業務起到補充作用。
記者了解到,作為東風自主品牌的核心業務,東風風神已率先將正圓形雙飛燕標識應用于銷售渠道,東風風神旗下200余家專營店及大自主協同店都在去年全部完成了新標識的更換。在今年,東風乘用車的網點覆蓋率預計提升至88%,五級以上城市覆蓋100%。
零部件采購籌劃協同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志勇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子品牌進行差異化定位,統一管理,有利于東風構建起完整的自主品牌體系架構,也在某種程度上助推了“協同戰略”升級。
不過,此前一位東風風神經銷商人士向記者透露,雖然三大品牌共享一個渠道,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執行各自相對獨立的銷售系統;同時,由于三大品牌在商務政策推行上存在較大差異,并且售后維修零部件的共通率較低,因此目前這種東風協同店的模式,很難對車型銷售產生實際的促進作用。
東風體系龐大,下屬板塊甚多,導致乘用車零部件來源分散,有合資企業的,也有社會上的供應商資源,因此在生產采購層面,并不容易實現統一。
對此,李春榮向記者坦言,“任何一種變革都會存在難度,但是如果真正下決心要推,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并且,未來這種協同店也并不會覆蓋所有區域。
他同時表示,“所謂的 ‘協同’,就是指互相幫助,主要是針對那些網點空白區域以及銷售困難的區域。”
在東風乘用車公司一位內部人士看來,如何實現協同并進,最關鍵的還是產品,其中最重要的又體現在生產采購、技術研發兩方面的統一。
東風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柳玉春告訴記者,集團內部已開始推行三大品牌在生產研發、產品布局等方面的統一規劃,以形成合力,“但推行起來確實需要時間”。
按照東風汽車的規劃,東風汽車未來將形成以動力總成為主的公用產品研發平臺,先通過該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再根據各個板塊的產品特點做差異化調整。對于這一目標的實現,東風內部概括為“管理系統化”、“技術模塊化”、“資源國際化”。
據上述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包括合資自主在內,東風乘用車下屬幾大業務板塊已經醞釀在汽車鋼板等通用性較強的材料上實行統一采購,并且東風與格特拉克公司日后共同研發的變速箱,也將成為各大版塊集中享用的資源之一。
記者還了解到,即將上市的新款東風風神S30車型,將搭載東風自主研發的1.5L發動機,這或將是東風實現“技術協同”的初步結果。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