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年中,汽車界銷量半年考臨近,據中汽協發布的信息分析,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銷量呈兩極分化之勢。數據顯示,1~5月,銷量排名前十的自主車企中,除奇瑞之外的9家企業銷量增速都高于14.5%的行業平均增速,這預示著前十名之后的自主車企,多數增速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長安睿騁
不負眾望的是,不少本土車企傳遞了中國品牌正能量。以長安汽車為例,今年1~5月長安轎車累積銷量達21.85萬輛,同比增長111.43%,增量居中國品牌榜首,其中包括逸動、CS35在內的單車銷量全面站穩腳跟,宣告長安汽車成功實現了產品的升級換代。與此同時,長城汽車以前5個月累計銷量31萬輛的不俗業績,高調顯示了公司對完成70萬輛年度銷量計劃的信心。
自主品牌遇到前所未有的頂層呵護,去年年底,管理層正式提出了要坐國產自主品牌的車,隨后各個省相繼出臺文件明確規定執行方案與細則。而在政策護航的同時,中國品牌汽車的品質實力已不容小覷,這從不久前的“自主第一拆”便能看出實質性的進步。
首次拆解自主車型并以現場視頻記錄,長安睿騁面對的是合資品牌昊銳以及早已是業界標桿的帕薩特。根據拆車報告顯示,睿騁的整車焊接工藝領先昊銳,做工和用料不輸“雅凱時代”的領軍車型凱美瑞;而相比于此前公布的其他車型的綜合評分,長安睿騁的得分遠高于新天籟與第八代索納塔并且超過了Polo、克魯茲等經典車型。而最終推薦購買評分:睿騁7.1分,帕薩特8.1分,昊銳7.6分。
作為長安汽車最高品質水平的代表,睿騁與底蘊深厚的德系產品相較仍有差距,但安全防護、工藝水平與整車性能三個核心方面表明了中國制造品質的大幅度提升,已經接近甚至超越了合資產品。
品質晉級并非朝夕可得,而長安汽車的發展脈絡值得本土車企借鑒:由專注產品導出重視研發體系布局與人才儲備的連鎖反應。
多年市場換技術的長期混戰,未使本土車企從中分得太多甜頭,回歸核心技術的正向開發再次成為自主車企奮斗的終極方向。過去5年,長安以累計160億元的研發投入完成了“五國九地”的全球研發布局并加大了技術自主創新的持續投入。前不久剛剛舉行的長安汽車首屆技術嘉年華上,長安汽車展現技術研發成果,也體現出中國品牌推動并提升技術發展和行業交流的積極態度與雄厚實力。
而過去的七年中,已有多位海外歸國專家先后加盟長安,其中20位與國家首批“千人計劃”專家趙會、龐劍齊名。他們掌握著跨國車企相對成熟的研發技術,其專業技能也涉及到整車安全、NVH、內外飾設計、造型設計、電裝集成等多個細分領域,充實了長安汽車6000人的研發團隊,并構成完整的汽車正向開發技術體系。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