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汽協新近發布的數據顯示,自主品牌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依然呈現下降趨勢,而自主品牌采取的“堤內損失堤外補”的出口策略也開始面臨挑戰。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共出口48.68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0.6%,從今年來看,我國汽車出口整體形勢出現下降趨勢。海外的競爭加劇,使得今年以來自主品牌的海外戰略開始出現轉型,從剛開始的注重銷售,轉向注重品牌和服務。
出口量兩連跌
中國汽車出口的首次下滑出現在5月份,出口為8.64萬輛,比上月下降3.4%,比上年同期下降16.1%。6月份也沒有出現好轉。據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汽車出口8.44萬輛,而去年同期則是10.74萬輛,同比又出現21%的下滑。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對此表示:“現在看來,出口同比下降并非偶然。其中,主要出口目標國經濟形勢不景氣是主要原因,另外人民幣的升值也對汽車出口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自主乘用車出口企業中,今年1月至5月,汽車出口前十企業依次是奇瑞、吉利、重慶力帆、長城、江淮、比亞迪、華晨、長安、一汽夏利和郴州吉奧。其中,奇瑞汽車出口排名榜首,但同比跌幅同樣最大。今年1月至5月,奇瑞共出口乘用車5.85萬輛,較去年同期下滑18.1%。排名第二位的是吉利,前五月汽車出口4.11萬輛,且出口增長較快,較去年同期的2.87萬輛增長了43.0%。其他自主企業乘用車前五月出口量均不足萬輛。其中,比亞迪和華晨分別出口8588輛和8200輛,主要的出口車型分別是比亞迪F3和中華V5。
吉利汽車新聞發言人楊學良表示:吉利銷量的下滑與日元貶值關系巨大,日元匯率貶值反映在汽車上就是日系車的價格下跌30%左右,影響了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向來見長的性價比。
從組裝到建廠
汽車企業海外發展有四個階段:簡單的汽車貿易;在當地組裝嘗試本土化;大規模地生產,突破區域市場;在當地研發適合當地消費者的產品,甚至為當地創建品牌。目前自主品牌海外戰略正處在第二階段,也是自主品牌海外戰略的關鍵階段,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車企,開始嘗試在海外投資建廠。總體發展從最初貿易方式,開始大規模地轉變為在當地設立組裝廠,進行本土化嘗試。
7月16日,吉利與白俄羅斯全球第二大礦山機械企業BELAZ公司和白俄國家零部件集團合資公司SOYUZ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共同投資組建“吉利(白俄羅斯)汽車有限公司”,負責吉利汽車在白俄羅斯的生產,規劃產能達到12萬輛。根據協議,吉利現有的SUV-GX7、海景SC7、SC5和熊貓CROSS等四款熱銷車型將首批在該公司組裝生產,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產能、豐富產品線,產品市場將輻射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等獨聯體市場。
比亞迪為推廣電動大巴和出租車,已經在美國的加州和開特斯建設了電動大巴和電池的工廠,并在已經取得歐盟國家認證的基礎上,在歐洲多個主要城市開展試運營項目,馬德里、巴塞羅那、布達佩斯、薩爾斯堡、華沙、波恩等,并計劃將工廠在歐洲國家落地,使得比亞迪的電動大巴今后能遍布歐盟。
奇瑞是最早涉足海外市場的自主品牌車企之一,去年其整車出口已經達到17.4萬輛。奇瑞也是最早進行海外建廠的自主品牌車企,到2012年其已經在海外建立了17家工廠。
必須警惕風險
從貿易轉向海外建廠,意味著投入大幅度增加,風險也隨之而來。
由于對當地政策把握上的不確定性,巨額的投入意味著更大的風險,幾乎與福田和吉利宣布巴西建廠的同時,早前已經確定巴西建廠的江淮卻遇到難題,其巴西合作伙伴稱,由于當地政府并無出臺針對外資汽車公司優惠政策的動向,江淮將暫停建廠計劃。江淮后來發布公告稱還沒有確定會不會在巴西投資建廠。
目前自主品牌海外工廠的特征為規模小和布局分散。盡管吉利在巴西的建廠項目規劃了產能10萬輛,已經屬于海外建廠的“大手筆”,但短期內也難以全部形成。長城汽車預計到2015年,海外KD組裝廠將達到24家,海外年產能將達50萬輛,KD年銷量達30萬輛以上。但平均每個工廠的產能,僅為2萬輛。奇瑞在海外擁有了17家工廠,總產能為21萬輛。按此計算平均每個工廠產能僅為1.2萬輛。而以自主品牌產品的特點,一家汽車工廠如果產量達不到10萬輛以上,就難以形成規模經濟,成本和盈利就會成為問題。
奇瑞牽手
阿聯酋巨頭經銷商
近日,奇瑞汽車與阿聯酋Al Habtoor汽車銷售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奇瑞將正式進入阿聯酋市場,其全系列乘用車及商務車在阿聯酋的銷售業務將由Al Habtoor全面負責。
Al Habtoor汽車銷售公司是阿聯酋三大巨頭級汽車代理公司之一,也是布加迪、麥克拉倫、賓利、三菱、扶桑、特馬薩等世界知名汽車品牌在阿聯酋的獨家分銷商,有著豐富的銷售經驗。奇瑞項目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與Al Habtoor的密切合作,提高奇瑞汽車的市場占有率。”據雙方約定,奇瑞將于今年9月份在阿聯酋上市,11月奇瑞將攜旗下8款車型亮相中東地區最重要的阿聯酋國際車展。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