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月初開始,陸續有企業提前實施汽車三包政策,提前實施雖說有營銷因素包含在內,但被喊了十幾年汽車三包畢竟真的開始實施了。但與預期有些不同,各方對汽車三包的反應似乎沒有想象的那樣強烈,身為“第一責任人”的經銷商也沒有表現出過多的“苦大仇深”,作為受益方的消費者也沒有表現出過多的消費熱情。
不可否認,因多方博弈,汽車三包力度與預期相比明顯弱化,降低了公眾對它的期待。同時,因其專業性較強也降低了它的親和力。其實,為了讓汽車三包政策能更好地實施,應出一份“使用說明書”,讓消費者準確了解自己的權利和處理方法。
和其他法律法規相同,為了保證其嚴謹性和科學性,汽車三包政策法則和標準的文字表述不可避免地比較晦澀難懂,更多使用了專業詞語。而且在沒有遇到車輛問題之前,應該沒有多少消費者會仔細研究汽車三包的相關條款,這都無形中加大了普通消費者了解、認知的難度。作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的一項法規,雖說不用消費者都爛熟于心,但知道其核心條款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畢竟汽車對大多數人來說還屬于大件消費品,需要花費不菲的代價。通俗易懂的解讀可使法規更接地氣,也消除了法規與消費者之間的障礙,對汽車三包政策的順利實施也是一種促進。
同時,作為一臺復雜的機械,汽車的構造和原理對大部分消費者來說都比較陌生,而汽車三包相關條款中,涉及了很多汽車專業知識,如哪類屬于易損件、哪類屬于主要零部件等。其實消費者的要求很直接,只要明示哪些問題屬于修理范疇、滿足哪些條件可以換車、哪些條件下可以退車就可以了。這些要求看似很簡單,但因涉及不同品牌、不同車型,不同零部件,多種條件疊加之后就演變成一個復雜的問題。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不能苛求消費者都掌握一定的汽車專業知識,這就涉及了規定細化和解釋,也需要生產廠和經銷商提供更多的服務來注解。
當然需要解讀的不僅僅只有上述兩方面。當車輛出現問題后,如何發揮汽車三包政策的作用來保護自己,特別是退車或換車時,流程是什么?需要哪些手續?保險、牌照如何處理?是否需要費用支出?這些都是消費者需要一一面對的。不可否認,經銷商和廠家會提供相關服務,但自己心里有數同樣有必要,這樣也才能更好地主張自己的權利,誰也不敢保證不遇到沒有底線的商人。
面對汽車三包實施后的后續問題,各生產廠、經銷商和相關部門應提供一份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汽車三包解讀,這應該不是難事。雖然會有人力、財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支出,但從保護消費者、保護廠家和保證汽車三包政策順利實施等方面來看,都是值得的。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