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11月28日報道稱,在全球主要汽車廠商中,日系車企的盈利復蘇勢頭明顯。2013年7-9月期的合并業績方面,豐田汽車和本田等日系車企在日元貶值和北美良好銷售勢頭的推動下收益實現了大幅增加。而歐美車企則受低迷的歐洲市場拖累,收益出現減少或者僅停留于小幅增加。而中韓兩國的車企也失去了以往的勢頭。對于在日元升值時推進結構改革,從而建立了高效盈利體制的日系車企來說,當前的課題是如何攻略陷入苦戰的中國市場。
《日經新聞》依據美國調查公司FactSet的統計,通過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即在利息、稅、折舊、攤銷之前的利潤)比較了全球主要車企的盈利能力。由于各國的會計標準、法人稅率以及利息水平各不相同,在股市上,比較全球性企業的盈利能力時通常使用排除了上述影響的EBITDA作為指標。
比較的結果顯示,豐田的盈利能力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2%,增至8981億日元。超過去年同期位居首位的德國大眾800多億日元。本田也大幅增長了56%。主要推動力在于日元貶值,7-9月期的外匯行情為1美元兌換99日元左右,比去年同期貶值了約20日元,光是日元貶值效果就將豐田的營業利潤推高了2800億日元。
在加強盈利體制的措施方面日本廠商也處于優勢。大眾1-9月削減了11億歐元的生產成本,而豐田僅在4-9月期的半年時間里便削減了同樣多的成本。豐田和零部件供應廠等多達上萬家合作伙伴通力合作,以1日元甚至是0.1日元為單位削減零部件成本,產生了巨大的成本削減效果。
另一方面,主力市場歐洲的經濟減速對歐美車企構成打擊。
近幾年被認為是全球市場贏家的大眾和寶馬的EBITDA分別減少了4%和16%。正如大眾CFO Hans Dieter Poetsch所表示的,雖然兩家公司“在中國市場上持續表現出良好的勢頭”,但是大眾在歐洲的供貨量減少,導致收益減少了4%。寶馬在德國國內的供貨量減少了約10%,而新車投放費則大幅增加。
美國通用(GM)的EBITDA同比增加了13%,福特汽車減少了7%。雖然在美國市場上,兩家車企利潤率高的皮卡車銷售勢頭良好,但在歐洲的虧損卻拖住了后腿。另外福特在歐洲實施了關閉工廠等措施,重組費用增加,凈利潤減少了22%。相比歐美車企,日系車因為在歐洲市場整體份額較低,因此影響甚微。
業績一直迅猛增長的中韓等新興經濟體汽車廠商也呈減速趨勢。韓國現代汽車的EBITDA僅增長了6%,中國上海汽車集團則減少了38%。雖然以中國市場為中心銷量不斷增長,但是受激烈的價格競爭等因素影響,利潤率呈下滑趨勢。
日系車雖然復蘇勢頭明顯,但要想在中長期持續保持增長,必須在全球最大市場中國實現反攻。雖然日系車企逐漸從反日游行的陰影中走出,不過1-10月在華新車銷量方面,豐田增長了5%、日產汽車增長了7%,均低于市場整體增速,也遠遠遜色于相繼實現2位數增長的歐美車企。富士重工業的首席財務官高橋充表示“仍有(中國)消費者擔心會在反日游行中遭到打砸,不敢購買日系車”。
美國調查公司IHS Automotive預測,2020年中國市場將擴大至全球汽車市場的三分之一。IHS的高級總監海娜·萊內(音譯)表示“在開拓中國市場方面,背負著反日風險的日系車企處于不利位置”。在日系車份額占8成,被稱為日本車企“搖錢樹”的東南亞市場,歐美和印度汽車廠商也正積極開拓市場,競爭也將日趨激烈。雖然日系車企目前恢復了勢頭,但也不允許有半點松懈。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