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己的兩個德國老鄉——奧迪醉心于在中國市場瘋狂掘金,奔馳無奈于在中國市場疲憊追趕——寶馬已經走到了更前面。作為國內首款由合資企業研發生產的合資品牌零排放純電動SAV車,華晨寶馬在2013年廣州車展上發布了新品牌 “之諾”旗下第一款純電動車1E,從而率先在豪華車陣營中推出首款國產新能源車。
在一個根本不成熟的市場率先推出幾乎不可能帶來贏利的產品,華晨寶馬為何要“吃螃蟹”?
新能源市場拼的是技術
毫無疑問,沒有新技術就沒有未來。對于汽車企業來說,沒有新能源技術就沒有未來。之諾1E對于華晨寶馬來說就是爭奪未來中國車市的技術制高點。
自2012年初新品牌項目獲得雙方股東批準起,之諾1E的產品開發就與品牌相關工作同時啟動。為了支持新品牌項目,2013年9月華晨寶馬研發中心成立并專門設立了新能源技術中心,這個中心除了擁有包括高壓測試設備、電動車實驗室、模擬車型和聲學測試設備等在內的一系列國際先進設備之外,還有一個大多數為中國本地員工的500多人研發團隊。研發團隊負責統籌之諾1E的研發,并承擔高壓動力電池的設計開發和采購以及整車測試和認證等大量工作。新車型的核心部件高壓動力電池在國內采購,新車生產則在華晨寶馬鐵西工廠。
電動車最受人關注的就在于電池。之諾1E采用了熱穩定性和安全性得到廣泛認可的磷酸鐵鋰電池,續航里程可達150公里,使用16安培墻盒充電大約7.5小時;熱管理系統則配備了創新的液體冷卻和加熱系統,提高了蓄電池對不同使用環境的適應性和安全性,可以在低溫環境迅速達到理想的工作溫度,在高溫環境則可以預防電池過熱 (高壓動力電池經過了嚴格的高低溫測試,通過了牙克石及吐魯番極端氣溫的考驗)。
電控系統是電動車的另一個關鍵技術點。之諾1E電池管理系統設計將安全性至于了首位。該系統具有自我診斷和管理能力,檢測電池的存放、充放電和運行狀態,行駛中一旦發生異常情況將在30毫秒內斷開蓄電池與車輛電氣系統的連接,保證所有部件不帶電,確保車輛和人員的安全。
碰撞安全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另一個電動車安全熱點。之諾1E串聯的三個高電壓蓄電池單元被巧妙地安裝在車身的前部(前機艙蓋下方)、中部(傳統的傳動軸通道中)和后部(傳統燃油箱的位置),這樣的設計可以確保完美的前后軸負荷分配,賦予車輛更低的重心,同時讓車輛在碰撞發生時更加安全。高壓動力電池系統經過了振動、碰撞等各項嚴格的測試,均滿足國內國際及華晨寶馬的技術標準。
由于采用了大量寶馬的先進成熟技術,之諾1E表現出極大的駕控樂趣。位于后橋的電機最大輸出功率125千瓦(170馬力),從靜止啟動便可達到250牛/米的最大扭矩,使車輛可以在5.5秒內達到50公里/小時,并提供不間斷的加速感直至被限制為適合日常使用的130公里/小時的最高車速。卓越的動態駕駛性能也得益于后輪驅動,接近50:50的前后車橋負載分配和低重心等特點。
如果把現有的汽車傳統內燃機技術比作天花板,那么,汽油渦輪增壓缸內直噴無疑已經碰到了天花板;混合動力則突破了天花板而向新的未來空間探出了頭;而電動車向人們展示的完全是另一個全新的未來潔凈空間——只要在它的制造過程中同樣解決掉污染問題。
消費還有待長期培育
但是,就目前人類所掌握的技術和資源而言,實現電動車的大規模商業化運作,顯然還需要很長的時間。特別是在中國這樣一個連傳統汽車技術都還不夠成熟的市場,電動車距離普通人的生活還很遙遠。
寶馬為什么要在這樣一個市場推廣電動車?
在2013年的廣州車展上,華晨寶馬總裁兼CEO康思遠曾說過這樣的話:“未來的汽車會是什么樣子?當大家看到每天的城市空氣質量報告,看到很高的PM2.5數字,還會有人懷疑新能源車的未來嗎?我們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做第一家推出電動汽車的中國豪華汽車制造商。‘之諾’的第一款產品不是為了追求銷量,我們的目的是讓整個社會對高檔電動汽車有更多的關注。我們要成為高檔電動汽車的領導者。”這段話可以看成是華晨寶馬在中國未來戰略發展的考慮。
康思遠接著說:“為了讓新產品盡快投產,我們的選擇是以一款成熟的車型平臺為基礎進行研發;產品研發充分借鑒了寶馬集團在電動汽車方面的經驗,而電池來自中國本土企業;第一款車型將采取租賃的方式;開始階段將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之諾’品牌專有的服務中心。”這段話則可以看成是華晨寶馬在中國的商業利益設想。
而此后一次記者與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格的交流中,安格也很坦率地承認,中國將很快出現一個年20萬輛左右的電動車市場,寶馬不會放棄這個機會,但由于全球其他市場的需求量也會很大,而且受到產能限制,寶馬集團不可能從德國向中國市場提供更多的電動車產品,因此,實現本地化生產無疑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就像所有的寶馬車表現出來的出色駕控感一樣,在市場上寶馬企業也一直表現為敢打敢沖。當奧迪在失去公務車采購優勢后拼命擴張中國家用車市場時,寶馬以兩位數的年增長率迅速逼近了領先者;當奔馳還在患得患失如何重新回到中國豪華車第一競爭陣營時,寶馬已然轉向了十年征戰后休養生息的“精耕細作”期;當輿論一再懷疑被稱為 “最具跑車性能的家用轎車”寶馬3系是否應該加長時,華晨寶馬發布了全新3系Li;當人們還在質疑合資企業也能生產合資品牌產品時,華晨寶馬推出了之諾1E。
市場上沒有“無私奉獻”,商業活動中也沒有“活雷鋒”。華晨寶馬作為寶馬與華晨的合資汽車公司,任何一項資本投資無疑都必須得到利益回報。之諾1E的目標不是現在是未來,華晨寶馬盯住的是5年甚至更遠的未來。
在一個根本不成熟的市場率先推出幾乎不可能帶來贏利的產品,華晨寶馬敢于“吃螃蟹”的目的只有一個:展現品牌技術實力、培育市場消費人群、等待時機成熟圈地。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