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末中國汽車保有量已達1.37億輛的情況下,一些中國大城市陸續實施汽車限購政策,沒能讓中國汽車市場“熄火””,也難以給火爆的北京國際車展降溫。
據北京國際車展舉辦方介紹,2014北京國際車展新車發布數量再次刷新歷屆北京車展紀錄。全球首發車118臺、跨國公司全球首發車31臺、跨國公司亞洲首發車45臺、概念車71臺、新能源車79臺……這一連串數字背后,顯示出全球車企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
重視的原因顯而易見: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13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是2211萬輛和2198萬輛,同比增長14.76%和13.87%,連續第5年穩居世界頭號汽車產銷大國的地位。
對于中國大城市陸續出臺的限購政策,全球車企巨頭似乎視而不見,參加北京車展的熱情十分高漲。大眾、奔馳、標致、通用、福特、豐田、現代等一批 全球巨頭,將自身品牌“打包”拿到此次北京車展上展示。其中,大眾集團更是結合旗下一汽大眾、上海大眾、奧迪、斯柯達等品牌“自成一體”,獨自占據一整個 展館。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部分大城市實行汽車限購政策,但中國二、三線城市汽車市場消費潛力巨大。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天津等八個中國城市的汽車數 量均超過200萬輛,雖然部分城市限購,但仍有不少人希望更新換代。而擁有100萬輛汽車的中國城市已達31個,更多的二、三線城市正在加入這一陣營。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認為,中國人均汽車擁有量遠遜于美國,雖然這可能并沒有可比性,但仍從側面顯示出中國汽車消費市場潛力依然巨大。
巨大的汽車消費空間,加上高企的價格,帶來的是利潤依舊高企,從整車到零部件,中國依然是全球車企掘金的重要市場。記者在本次北京車展上發現,一些豪華品牌既展又銷,價格仍遠高于國外的同類車型。
在這種背景下,不少外資車企出于對中國市場的看重,都希望擴大在中國合資企業中的股權比例,中國市場利潤之高不言而喻。根據上汽集團披露的 2013年年報,去年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的營業收入分別達到2050億元人民幣和1456億元人民幣。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此前撰文指 出,是中國的合資項目發展得好,才使大眾發展成為世界一流汽車公司。
除了整車,在零部件和技術層面,中國市場也給廠商帶來豐厚利潤。由于對技術的壟斷,一些國外車企通過零部件和技術渠道,在中國獲得了遠超海外市 場的利潤,中國汽車零整比畸高就是其中重要證明。“外國車企對中國市場和政策做了充分的了解,抬高了零配件定價,目的就是在零配件這一塊獲取巨大利潤。” 中保研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君說。
作為全球技術與服務供應商巨頭,博世2013年在華合并銷售額達4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高達18%。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亞太區負責人泰瑞 來表示,“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預期意味著穩健的商業環境和多樣的發展機會。在此背景下,博世在華預期能夠在未來幾年內保持兩位數的持續增長”。
除此以外,中國消費者對外資、合資品牌的青睞,也使得限購的負面影響最終體現在中國自主品牌身上,合資和外資品牌則繼續享受盛宴。在此次北京車 展上,外資品牌或合資品牌展臺較自主品牌展臺觀眾更多。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2014年3月分車型銷售排名中,前八位都是合資品牌,一汽大眾、上海大 眾、上汽通用五菱、上海通用、重慶長安、北京現代、東風日產、長安福特的總銷量,占當月全國市場總銷量的近六成。
“中國消費者偏愛合資或進口品牌,這是不爭的事實。”從事汽車安全行業的北京萬得嘉瑞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忠偉說,“一些中國自主品牌汽車 產品的設計、制造環節,都不比同級別合資或進口車差,而且價格還低很多,但是仍然吸引力有限,這讓限購的‘板子’最終打到了中國車企身上。”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