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7月工信部宣布在汽車行業建立“退出機制”后,今年開始動真格的。近日,工信部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首批48家“勸退”車企名單,并給出為期2年的整頓期。如果上榜企業到2015年10月31日依然無法通過相關考核,將被取消汽車產品的生產資質。業內人士分析,這是中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啟動的標志,雖然對市場競爭格局很難有直接影響,但其釋放的政策信號或將加速汽車企業兼并重組的步伐。
48家車企名存實亡
在這份名為《特別公示車輛生產企業(第1批)》公布的48家車企名單中,北京晨報記者發現,絕大部分屬于地市級以下政府管轄的商用車企業,而且絕大部分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的狀態,在中汽協公布的產銷數據庫里,大多數企業已經難覓蹤影,實際上早已淡出汽車行業的圈子。記者日前試圖聯系名單中的石家莊中博汽車有限公司、鎮江天洋汽車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采訪,但通過114查號臺查詢則是沒有登記電話或電話已注銷。
對這48家車企下最后通牒的根據是,連續兩年年銷量為零或極少(乘用車少于1000輛、大中型客車少于50輛、輕型客車少于100輛、中重型載貨車少于50輛、輕微型載貨車少于500輛、運輸類專用車少于100輛、摩托車少于1000輛)的生產企業。上述是去年7月工信部發布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的通知》里的規定。
首批“勸退”車企的特別公示期從2013年1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止。工信部表示,特別公示期間,不受理被特別公示企業的新產品申報。被特別公示的企業經考核符合準入條件的,取消特別公示,恢復受理其新產品申報。特別公示期滿后,未申請準入條件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企業,暫停其《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且不得辦理更名、遷址等基本情況變更手續。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工信部公布的“勸退”公示后面標注的“第一批”頗值得玩味,業內人士認為,這48家車企只不過是敲山震虎的開端,后面還將有更多“僵尸”車企被勒令退出。
殼資源生意不再好做
在此之前,這些擁有汽車生產資質但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的車企也有其生財之道,那就是尋找那些急于擴張的知名車企,以高價出賣生產資質即“殼資源”。例如,北汽收購了處于破產邊緣的鎮江汽車,完成了其在華東基地的布局。
也有的“僵尸”車企專門做殼資源的生意,坐地起價。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曾透露,有些企業根本沒有產品,甚至工廠都已經完全停止了生產,但是因為有生產資質,就變成了一個既值錢又短缺的資源,這種現象很不正常。
知名汽車評論員張志勇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48家勸退車企名單釋放的政策信號,對行業影響巨大,其將加快企業兼并重組的速度并且大大提高效率。張志勇表示,近幾年中國車企發展迅速,但總體來看每個車企的規模還是很小,以近兩年發展較快的長城汽車來看,總產銷不過80萬輛,相比大眾豐田這些跨國公司年產銷1000萬輛的規模是不可比的。因此,要加快整合國內汽車資源,實現真正的兼并重組、強強聯合,中國的汽車工業才能健康發展。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