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被業內普遍認為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元年,隨著中央“新政”的推出及各地補貼細則的落地,私人消費市場逐步活躍起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化進程明顯提速。
迄今為止,中國已先后分兩批公布了新能源汽車發展試點城市及區域名單,入圍城市共計88個。目前各地均在陸續制定各自的推廣計劃,是否會設置進入門檻,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此前,北京和上海先后表示,進入本地銷售需要進入當地的新能源車目錄。盡管目前,已經有7款新能源車進入了北京目錄,此舉仍被視為變相的地方保護主義。對此,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促進中心主任牛近明反復解釋,北京對新能源車的做法不是設目錄,而是對進入北京銷售的新能源車提出特殊要求,這也是為北京消費者考慮。“比如北京的冬天比較寒冷,電池狀態和車的運轉狀態能不能滿足這樣的冷天氣情況下的正常運行?北京的夏天有的時候暴雨來得猛烈,造成了車陷入水中的情況。如果大面積的使用新能源汽車之后承受不了涉水考驗,對老百姓的正常使用不利,因此北京市加了一個涉水的相關要求。”
與之相反,廣州、深圳、合肥、襄陽四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的主管領導表示,他們不會設立新能源汽車進入目錄,只會提出車企的維修保養要求。
眾多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為新能源車企業打開大門,不設目錄,不僅為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流通提供了更好的環境,也促使北京上海等城市進一步敞開大門。新能源汽車或將迎來前所未有的開放競爭的局面。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