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業內預測:國際油價中線熊市確立55~85美元一線低位震蕩
中國業內人士與美國業內人士看空中線后市的觀點基本一致。廣東金礦原油分析師馬釗明認為,導致油價暴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短線來看,歐佩克會議上諸多產油國“棄卒保車”不減產,國際投行機構利用該信息大肆做空炒作。有鑒于此,短線來看,大跌后,只要沒有進一步的利空信息公布,兩周內,油價將出現反彈走勢。國際盤的技術面已經嚴重超賣,想要進一步下探55~60美元,動力不足。
但中線(未來半年時間)來看,國際油價下一強支撐位在2010年的67~70美元一線,即使遭遇12月末用油高峰期的需求推動,油價也很難反彈到前期重要的關口92美元。油價底部應在50~60美元一線;有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保持55~85美元之間的低位震蕩態勢。
不過,由于美國經濟回暖也將促進長線原油產品的需求,長線油價只能說進入熊市的可能性偏大。
油價暴跌影響之美國“黑周五”購物人滿為患
芝加哥居民杰姬家里經營著貨車生意,據她估計,油價下降后,與去年同期相比,每個月可以節省500到800美元的油費。相對芝加哥,紐約的油價較平穩。記者在紐約搭乘的出租車的司機喬則稱,“早上剛剛加過油,3.5美元一加侖,上周也是這個價。也許要下個月才會變吧。” 不過,記者發現,紐約上周六平均每加侖油價為3.249美元,較一周前的降幅也有1.1%。
這一年來,美國汽油平均價已下降了15%。上周六,美國每加侖的汽油均價為2.782美元,而一年前,汽油均價為3.279美元。
原油價格出現“雪崩”也帶動了美國消費支出。記者在芝加哥中心區看到,在上周“黑色星期五”購物潮中,各大賣場人滿為患。在梅西百貨,門口搶購的人群排了約100米。而到一間奧特萊斯賣場的穿梭巴士一輛接一輛,并座無虛位。
美股市場:冰火兩重天
油價疲弱提振航空股等對石油消耗較大的行業,其中,Southwest Airlines大漲6.5%,為標普500指數成份股中漲幅最大的個股。消費強勁導致消費股大漲。上周五收盤,沃爾瑪大漲3%,標普500零售股指數上揚1.4%。
標普能源股指數大跌6.3%,為年內表現最差的標普類股。此前市場關注度非常高的頁巖氣公司也受到影響,如Denbury Resource、QEP Resources跌幅均超過15%。
A股市場:物流汽車中線看多短線謹防沖高回落
航空物流板塊大受促進,汽車、化纖、火電等板塊均有向好表現,東方航空1個月漲超40%。油氣股則走勢波折:中小企業股價沖高回落,中石油、中石化連續大漲7個交易日。煤炭股落后于多數板塊;有色板塊走勢也受到了一定抑制。中山證券投資部負責人黃曉坤認為:短線來看,股票市場內,油價暴跌的受益板塊或出現短線“利好出盡”的走勢,航空板塊短線或沖高大幅回落。中線來看,航油、物流、汽車股票仍會受到促進;油氣板塊股價走勢與油氣價格并無一一對應關系,核心影響力仍在“油氣改革”。
油價暴跌影響之中國有車家庭每年節支逾2000元
國際油價暴跌直接導致國內成品油價“八連跌”,史無前例,并且直接推動了上周五國內財政部提高了成品油消費稅,以此抵消本來注定要出現的“九連跌”。國內加油站的汽油價格普遍跌到了7元以下;城市家庭汽車的11月末用油成本,要比“八連跌”前的6月成本低150~350元不等,每年成本將節約2000元以上。
多數業內人士堅持認為:油價走跌,對于中國企業“利大于弊”。廈門大學能源學院林柏強教授認為:國際油價暴跌有利于我國石油進口,有利于戰略石油儲備,還會支持能源改革,益于中國石油“走出去”的戰略和國際能源合作。
油價中線走熊主因
1、供求逆轉(長至1年半的中長線影響)
供不應求的時代一去不返,一方面世界經濟衰退、用油量整體增長有限,另一方面美國頁巖氣工業與其他新能源、替代能源工業發展迅速,減少了原油需求。歐佩克產油國不愿減產,部分原因就是想把頁巖氣產銷企業“擠兌”出去。
2、大國博弈(未來半年的中線利空)
歐佩克各國之所以沒有出手減產,也因為大國希望取得政治利益,寧可“壯士斷腕”。國際投行也不過是大國政府“意圖”的馬前卒而已,其行為類同2013年聯合做空黃金價格。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