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生死“賽跑”
盡管股價和業績基本無關,但還是把王傳福和比亞迪都拋入了漩渦中心。股價異動至少對比亞迪產生了兩重影響:一是當天比亞迪兩市市值合計蒸發137.65億元;二是市場對比亞迪甚至新能源汽車的信心受損,質疑聲此起彼伏。
王傳福是不是再次選錯了時機?2008年前后,王傳福開始啟動第一波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陸續推出F3DM和e6電動車,喊出“2025年全球第一”的口號。
但比亞迪隨后進入長達三年的調整期,新能源車市場發展軌跡也沒有按王傳福預料趨勢發展,市場冷清導致比亞迪不斷調整策略,減慢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產品推出速度。
今年年初王傳福力排眾議,再次站在了外界和內部一些高管認知的對立面,要求比亞迪馬上啟動由傳統燃油車全面轉向新能源汽車。一些高管最初對王的決定是否過于激進持保留意見,新能源市場消費不成熟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果是:新能源沒有做起來先丟了傳統燃油車市場。
從今年一季度起,比亞迪的傳統能源車銷量就不斷下滑,到第三季度,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404.09億元,同比增4.4%;凈利潤3.89億元,同比減少16.3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前三季虧損3.9億元。預計全年利潤預計可能下跌10%到22%。
比亞迪每個季度都在重復發布警示,“由于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加劇、自主品牌的需求走軟等因素,傳統燃油車銷量下滑”。比亞迪很多高管內心都在做一個生死推演,“警示”和新能源汽車市場崛起誰走得更快?
今年政府密集出臺扶持政策,新能源汽車在政策紅利下加速發展。比亞迪已經從品牌和利潤兩個方面獲得了企業自主品牌沒有的優勢:包括比亞迪傳統燃油車在內的自主品牌,多年來主賣車型價格一直無法突破10萬元紅線,而比亞迪的混合動力秦售價達到18.98萬元,純電動e6售價達到了30.98萬元。
比亞迪將是目前全球新能源車產品體系性最完整的車企,超過特斯拉、寶馬、豐田等品牌。2015年1月,比亞迪將推出混合動力SUV唐,其后還將推出商、宋、元。比亞迪和奔馳合資的滕勢純電動車,也已經在一個月前上市。
新能源汽車的“高價”,為比亞迪提供了可觀的利潤。據比亞迪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整體虧損3.9億元,但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上半年就為比亞迪帶來了高達27億元的收入。
比亞迪預計2014年仍有4.3億至5億元的利潤,特別是價格高達200萬元的K9,是一般自主品牌乘用車價格的數十倍,利潤抵消了傳統車業務的下滑。在深圳,已經有780輛K9純電動大巴投入運營。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