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帶走調查之前,或許徐建一也像《杜拉拉升職記》電影中的李斯特一樣,隨時考慮的是如何平穩直至安全退休。
但今年62歲的他,沒有李斯特那么幸運。
3月15日,大約10點,他出席完十二屆人大閉幕會后返吉林團的駐地金臺飯店休息,并計劃隨代表團返長春。但這一“計劃”最終落空,估計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他的兩會之行會以這樣的形式結束:在距離人民大會堂僅有5公里的金臺飯店被帶走。
17點55分,中央紀委監察部發布消息: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徐建一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徐建一成為中國汽車企業落馬的最高別的汽車掌門人,官至副省部級,曾擔任吉林省常務、吉林市市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
徐建一印象
一位參與兩會報道的媒體人士優明(化名)告訴網易汽車,在今年兩會上,他看到徐建一仍然是藍灰西服,頭發抹得發亮,精神矍鑠的模樣。
但他絲毫沒有采訪徐的想法,優明說,在兩會準備之前,就把徐在采訪名單上刪除了。因為在他看來,徐不是一個好的采訪對象:刻意回避,總是高冷做派,“去年我等了他一下午,采訪到的也不過是片語只言,加起來不夠200字。”
“而且回答的東西很空洞”,優明說,“不想再把時間花在他一個身上了”,除了他位居高位的頭銜之外,“能從他那里獲取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很難。”
這是一個長期關注一汽的記者對徐的印象。
跟北汽董事長徐和誼、長安董事長徐留平屢屢隨和地接受媒體采訪相比,徐確實顯高冷——翻閱資料,發現這么些年,基本沒有記者對徐建一有過深度的采訪——今年兩會期間,他在面對記者提出的一汽大眾新速騰因后軸縱臂斷裂被召回問題時一再表示“不接受采訪”。同時,他強調“一汽對消費者是負責任的。”這是其在公開場合留給媒體的最后印象,可能也是最終的定格畫面。
一位汽車公社記者稱和徐在為數不多的幾次接觸中,感受到他:為人嚴肅、寡言的一面。或許這可能只是徐的性格使然,但有業內人士指出,徐的寡言一方面是因為性格,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脫落市場,無話可說,無料可談。
東方早報援引一位業內人士對徐的看法,“這七年間徐建一在一汽集團沒有什么功績可言,基本上自己制訂的戰略目標一個都沒實現過。”
事實真的如此嗎?這位與一汽集團同齡的掌門人,把半輩子獻給“共和國長子”的人,又是如何與一汽結緣的?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