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诮鸨P工業區高樓林立、一片繁華,而30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涼的甘蔗地。
一汽海馬鳥瞰圖
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同年,海馬的前身海南汽車沖壓件廠就誕生在這里。中國四十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海南是歷史見證;海南三十載勇立潮頭的特區建設,海馬是歷史見證。
闖海而生 擔當海南工業領頭羊
1988年,中國改革開放走向深入。是年4月13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正式批準設立海南省,劃定海南為經濟特區。
景柱回顧海馬創業歷史
建省之初,海南開始謀劃自己生產汽車,并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當時,海南從戰亂中的菲律賓引進美國福特汽車沖壓件廠全套設備,在海口金盤工業開發區建設海馬的前身——海南汽車沖壓件廠。
在那個年代,海馬作為海南工業領頭羊,填補了海南汽車工業的空白,令無數闖海人為之向往。
“我1988年大學畢業時正趕上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學校把系里唯一到海南工作的名額給了我。”海南省工商聯主席、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回憶,他當年從重慶大學畢業回了趟老家后,揣著90元派遣費登上了南下的火車,報到信上的接收單位正是“海南汽車沖壓件廠”。
一汽海馬生產服務部部長許為群也是海馬第一批創業者。他記得從菲律賓拉回的設備、廠房鋼構還未開封,8700噸、5600箱,像一座山一樣,已在紅土地上閑置了兩年。
當時,近百名員工大多住在低矮、潮熱的簡易工棚里。“房子很簡陋,用大塊空心磚搭建,房門下面能鉆進大貓,房梁以上通排敞開。”景柱回憶說,當時條件雖艱苦,但大家都滿懷創業的激情。
埋頭苦干 自建沖壓線“震驚中國汽車界”
當“闖海夢”和“汽車夢”碰撞在一起,海馬人開啟了一段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奮斗歷程。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一汽海馬服務部技師陳煥興說,當時最大的困難不是條件差,而是在堆積如山的設備面前無計可施。設備圖紙上全是英文,島外前來支援的技術人員遲遲不見蹤影,而且海南氣候濕熱,設備極易腐蝕生銹。
怎么辦?廠里決定自己裝。“那時候無論是高級技術人員,還是‘十萬人才下海南’分到工廠的大學生,或是普通的一線工人,全員上陣自建工廠。”景柱說,那段干活兒“不要命”的經歷讓每個人都快速成長。
經過近一年的“鏖戰”,原本堆積如山的零部件,變成了3條運轉流暢的沖壓生產線。當年,這一“壯舉”不僅震驚了海南,也震驚了整個中國汽車界。
“當海南汽車制造廠那龐大的1號聯合廠房以現代化高技術的面目平地拔起時,我國汽車行業及世界一些著名汽車廠商均不約而同地感到了震動。”1989年4月5日海南特區報《海南,將自己生產汽車》一文,道出了當時海馬汽車帶來的沖擊。
艱苦創業 填補海南汽車生產空白
海馬檔案館有這樣一張泛黃的照片——一輛沒有車燈,沒有前后保險杠,沒有車窗玻璃,甚至沒有真正座椅的海馬HMC6470旅行車,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從車間里緩緩駛出。
1990年,海馬第一款整車HMC6470下線
那是1990年10月29日,海馬人打造的第一輛車HMC6470下線。作為在海南下線的第一臺汽車,這輛車改寫了海南不能生產汽車的歷史。
1992年4月20日,時任海南省工業所鑒定委員會技術負責人藍飲沫先生為海馬HMC6470做鑒定稱:HMC6470填補了海南汽車生產的空白,對推動我省工業生產、技術進步;對促進特區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這輛車也源于歷史的機緣巧合。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馬自達急于尋找和開拓新空間,當時菲律賓戰亂剛結束,馬自達發現自己和福特在菲律賓合作的沖壓廠被海南買走了,于是來到海南考察。海南汽車制造廠與日本馬自達接洽后,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在海南生產馬自達汽車。
成績顯著,問題也隨之而來。受制于國家汽車產業政策,產品沒有“準生證”不能出島。1995年至1997年,700余員工每年拼裝幾百輛汽車過日子,負債6億多元,企業頻臨破產。
蓄勢自主 海馬進入發展快車道
1997年6月1日,年僅31歲的景柱臨危受命,出任海南汽車制造廠廠長。這也拉開了海馬第二次創業的序幕。對很多老員工來說,當年7月14日的第一次升旗儀式上景柱的話言猶在耳,他說將“帶著全體員工殺出一條血路。”
1997年,景柱出任海南汽車制造廠廠長
為了盡快使企業走出困境,景柱率領新一屆領導班子,面向市場,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通過一系列的體制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扭轉了困境。
1998年,國家財政部以資產劃轉方式,將海南汽車制造廠國有資產100%劃轉給一汽集團,并更名為一汽海南汽車有限公司。此舉雖然解決了轎車產品出島銷售問題,但企業仍然無法擺脫產品、資金等困境。
如何擺脫困境?2000年,民營海馬集團成立,與日本馬自達再次合作,收購面臨退市的“*ST瓊金盤”,并將民營海馬汽車公司裝入上市公司。
在此期間,海馬先后推出國內第一款SMPV普力馬和被譽為中國中級車“新三樣”之一的福美來,一舉確立了在國內汽車企業中的地位。
2004年,按照海南省政府要求,海馬集團和一汽集團在海南的汽車資產完全合并,成立國內第一家混合所有制汽車公司——一汽海馬汽車有限公司。
2006年,海馬與馬自達技術合作到期,海馬毅然走上了自主之路。2006年8月,海馬首款自主產品福美來2代上市,上市當月銷量即超過1萬臺,成為當年“最暢銷的十大車型”之一。從這款車開始,海馬的鯤鵬展翅標志亮相,向世人宣告著一個嶄新的自主品牌自此誕生。
中原戰略 從一元到三元產業板塊
海南是海馬的發軔之地,發展穩固后,海馬集團響應海南省“走出去”的號召,在海內外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2006年,景柱帶領團隊北上中原,從零開始第三次創業,沿鄭汴產業帶建設新基地。當時鄭州基地還是一片荒地,辦公室和住房都是外租的。海馬汽車董事長孫忠春經常是白水煮面條,拌上點醬油,就是一頓飯。
由于行業資質原因,鄭州基地一開始不能生產轎車,短短十年內,歷經了從皮卡車到微面,再從微面到轎車的三次轉型。經過十幾年奮斗,海馬已沿鄭汴產業帶建成了海馬汽車和海馬新能源2個整車公司、1個發動機工廠、3個研發中心和鄭州、開封2個零配件工業園,先后填補了河南轎車和新能源汽車生產的空白,經濟效益和產業鏈效應已在河南舉足輕重。
借助中原戰略的實施,海馬集團從汽車一元發展到汽車、金控、置業三元產業板塊,總資產400多億元,員工4萬多人。創業30年來,海馬已累計生產汽車200多萬輛,累計發放貸款500多億元,累計建房200多萬平方米,累計納稅300多億元,累計公益捐贈5億多元;2001年至今,海馬已連續17年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制造企業500強。
走出去 依托海南做“一帶一路”先行者
海南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支點,海馬也是海南企業“走出去”的先行者之一。早在2004年,景柱就帶領海馬汽車率先謀劃,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2004年,海馬汽車開始探索國際化,圖為在港口等待轉運的海馬汽車
“海南擁有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獨特優勢,在此發展海外市場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景柱說,一汽海馬將立足海南實施出口戰略,目前已出口20個國家,并在“一帶一路”沿線的俄羅斯建設了組裝工廠,展示了“中國制造”和“海南制造”新形象。
得益于海南發展海外市場得天獨厚的優勢,2017年,海馬汽車海外銷量近2萬輛,創歷史新高,在“一帶一路”沿線的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成績喜人。
“‘十三五’期間要把一汽海馬打造成整車出口基地,并走向美國,成為海南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一張名片。”景柱說,海馬汽車將秉承“品質海馬、中國符號”的企業愿景,打造具有競爭力的中國品牌形象。
創業三十年 根植海南擔當新使命
201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海馬也迎來了而立之年。
今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在當前改革開放新的歷史關口,習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重大責任使命。
2018年,海馬汽車參加北京國際車展
“圍繞海南新的戰略定位,海馬正在海南全面實施出口戰略、綠色制造戰略和綠色出行戰略。”景柱表示,海馬要在海南環島綠色出行中爭當主角,為科學實現2030年海南全省禁售傳統燃油汽車目標發揮積極作用。而早在2017年4月26日的上海國際車展上,海馬就已公開承諾,將在2025年前全面停產傳統燃油汽車。
當前,南海之濱吹響了新時代深化改革開放的嘹亮號角,海南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海馬也站在第四次創業的起點上。
5月25日,海馬集團作為主要發起人參與發起設立的海保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獲銀保監會開業批復。這也標志著海南首家本土法人壽險公司即將開業,主要布局于海南的海馬集團金控板塊進一步完善,服務于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為海南總部經濟發展助力。
“又一個30年開始了,要將海馬放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歷史坐標中,橫向研究專業,縱向研究傳承。”景柱表示,對于海馬來說,海南永遠是我們的根,特區精神永遠是我們的魂。海馬將全面踐行國家戰略,立足于新發展理念,決不辜負自己的初心,決不辜負新時代,決不辜負黨和國家的殷切期盼!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