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初期,貴族間的戰爭,其禮儀性遠遠大于實用性。由于只有貴族能參戰,戰爭的規模也不會太大,相對于后世,封建社會早期的戰爭,就是幾百個大小貴族,在各種儀式的規定下打群架。
所以,這會兒諸侯國之間的戰爭也不大容易導致誰滅掉誰。
這樣一種戰爭的打法,有個前提,就是大家都認同"禮"這套規矩很重要。
萬一碰上個根本不懂這套規矩、不按套路出牌的人,不遵守禮儀規定,而是直接掄刀砍人,那戰爭的打法就變了。
春秋時代的楚國,就是這么個不按套路出牌的國家。這倒不是因為楚國人耍無賴,而是因為它就不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本來就不大懂中原的那一套。
楚國是個土生政權,崛起在今天的湖北、河南南部這一帶,它的文化和中原有很大區別,也不大在乎中原的禮儀之類的東西,在當時的中原諸侯看來它就是個蠻夷之邦。
春秋時期的楚國,雖然政權面積大,但在地處中原的宋國看來,只是"蠻夷之邦"
出身中原的宋國國君宋襄公,血統高貴,是商朝王族的后裔,各種禮儀最標準,一時間他也曾號令過一些諸侯,被列入春秋五霸。
結果他就想多了,看到楚國不大守規矩,就想去提高一下楚國的禮儀水平,沒想到和楚王打仗的時候,楚軍直接輪刀,宋襄公被打得大敗。
不按套路打,這種事情是有傳染力的,只要有一家改換打法,別家不改就肯定吃大虧。楚國一帶頭,各國的底線越降越低,戰爭的實用性開始超越于禮儀性之上。
這就是孔子嘆息的"禮崩樂壞"的"禮"。所以孟子會說"春秋無義戰",沒有正義的戰爭。
為什么要說這個呢?因為我要寫屈原,屈原是楚國人,所以就要先交代一下,楚國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
但關于屈原的經歷和受冤屈的故事,在《史記》上都能看到,后來又經過歷代清流的添油加醋,特別郭沬若寫的劇本《屈原》,故事更是豐滿,大家都知道的事兒,我就不說了,我想說說是屈原與中國神話之間的關系。
上面我們說了,當時的楚國并未納入周朝的分封系統,也就是說,楚國在春秋時仍然處于部落制,但因為中原文明的崛起,使得楚國和中原文明有了充分的交流,學會了使用文字。
我所說的是學會了使用文字,并不是在楚國內部產生發明了文字。楚國跳過了一個文字的誕生期,這樣又產生了一個好處,對歷史來說的好處。就是文字可以把最原始的生活狀態,宇宙觀,倫理思想,宗教思想給記錄下來。
這就是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及宋玉寫的《九辯》和《招魂》,賈誼《惜誓》等等,因為其措辭與中原文學不同,所以被后人稱為《楚辭》。
與《楚辭》對應的是《詩經》,《詩經》是中國北部民間詩歌的總集,而《楚辭》這是中國南方文學的總集。
《詩經》經過孔子刪定,后人因為受孔子毒害頗深,所以看重《詩經》,而看輕《楚辭》。
但在我看來,《楚辭》空靈飄逸,俊秀靈動,比《詩經》更有魅力。
屈原被楚王放逐以后,來到楚國南郢之邑,沅水與湘水之間,這里的人信鬼神,喜歡祭祀,還喜歡唱歌跳舞,屈原在這里閑著也是閑著,就開始記錄當地人祭祀時唱的歌,就形成了后來的《九歌》。
屈原又來到楚國先王的祠堂,看著楚國的列祖列宗,就想到了三個哲學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然后又結合自己所了解的神話傳說,寫出了《天問》。
又寫了《離騷》《九章》《遠游》《卜居》《漁夫》,還是挺能寫的。
感覺寫偏了,又要跑題了,不寫了,到這兒就結束吧。
屈原后來又因為想不開,就跳河自殺了,從此之后就有了端午節,為我們現在可以放三天假,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Co享六月--粽情狂歡
鄭州領福•領克中心
帶你體驗不一樣的端午節
活動時間:2019.6.7-9日
地址:管城區航海路與城東路交叉口向南600米路西
說起端午大家都知道很多習俗
像賽龍舟、吃粽子等等
這個端午我們準備了互動小游戲
——投壺
凡端午節期間購車客戶
均可享受價值3800元超值禮包一份
禮品拿到手軟,活動給力到爆
注!!!另外可獲贈一盒精美粽子,感受一個溫馨端午節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網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