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公布的汽車類上市公司三季度報告顯示,在銷量大幅上升而成本變化不大的情況下,這些上市車企今年前三季度主營業務總收入同比翻番,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58%。上市車企在三季度業績的大幅增加引來機構競相加倉。
業績創新高
截至10月28日,據萬得統計,按申萬行業劃分的22家整車上市公司中,共有12家上市公司按期公布了三季度報告。這些上市公司共實現主營業務總收入305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了101.98%。但值得關注的是,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卻達到13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58%,創造年內新高。
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這些上市公司共實現主營業務總收入1064億元,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0億元。就單季而言,今年三季度,這12家上市車企在主營業務增長并不明顯的情況下,第三季度凈利潤占比卻接近四成。雖然還有10家上市公司未公布三季度報告,但有6家上市公司進行了預增的預告。
分析人士指出,這與我國汽車業三季度的經營狀況完全相符。今年7月,盡管我國汽車產銷仍舊慣性下滑,但仍分別達到128.58萬輛和124.40萬輛,保持在較高水平。在汽車銷量連續三個月環比下降后, 8月份中國汽車市場出現逆轉,市場表現好于預期,汽車銷售達121.55萬輛,環比增長15.09%,同比增長55.72%。而9月,我國汽車產銷如期迎來下半年高峰:當月產銷分別完成159.29萬輛和155.67萬輛,與上月相比產銷分別增長24.69%和17.73%,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6.94%和16.89%;1-9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08.27萬輛和1313.8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6.10%和35.97%。與此同時,影響業績的另一因素原材料成本上漲并不大,雖然大宗商品漲價將會波及成本上升,但因時滯問題并未影響上市車企的業績。
對于四季度,多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分析師表示,對于乘用車而言,年底經銷商的沖量、節能補貼范圍的進一步推廣以及購置稅優惠到期推動的提前購買等諸多因素使得銷量仍存在超預期可能。對于重卡而言,保障性住房推進力度大于預期、房地產調控政策風險的進一步釋放使得需求前景有轉暖跡象。但是,四季度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下降帶來的降價壓力、成本上升壓力將影響行業毛利率;銷售費率和管理費率提高也將影響公司盈利能力。
三季度機構加倉
數據顯示,雖然機構普遍擔心今年第三季度汽車企業毛利率達到全年頂點而出現盈利能力下降的問題,這些汽車類上市公司在三季度仍受到基金、社保、保險等機構的青睞,部分上市公司的股票在7-9月份受到加倉。
據萬得統計,今年三季度末,在披露三季報的12家上市公司中,機構持股總數在增加的同時還出現了持股集中化的趨勢。在前十大股東中機構共持有這些上市車企116億股,而今年6月末機構持股量為112億股。在公布季報的12家整車上市公司中,今年第三季度共有8家上市公司受到機構的減持,只有4家公司受到機構青睞。如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增長超過140%的上海汽車,在今年6月末的股東人數為192,611 戶,而到今年9月末股東人數降至149,058戶,前十大股東中第十名的持股量也由18,200,949股上升至9月末的20,397,098股。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