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編輯特別呼吁,誠信經營才是二手車市場發展的“正道”,莫讓類似里程數“包裝”的行為,阻礙了二手車交易市場前進的腳步。同時也提醒廣大二手車購買者購車時注意一下幾點:
一、車輛手續不全。
二手車完整的手續應包括:車輛登記證(或購車原始發票)、行駛證、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有些車輛也可能是免征附加稅的,一旦過戶就會補交這部分不小的費用)及交強險等。
二、里程表上動手腳。
許多消費者在挑選二手車時,通常會憑里程表判斷車況。賣方往往會利用購買者的這種心理,在里程表上動手腳。
三、新漆掩蓋“外傷”。
消費者選購二手車時,假如舊車重新噴漆,且前臉、尾部和A、B、C柱周圍有修補的痕跡,該車極有可能發生過重大交通事故。
四、“調理心臟”抬價錢。
許多消費者買車時往往過于關注汽車的“心臟”,而忽視了車身的健康。二手車銷售者正是抓住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通過更換發動機零部件,使車輛“心臟”顯得年輕,以抬高價格。
五、“營轉非”蒙混過關。
在二手車市場,富康、捷達、桑塔納最受消費者青睞,但需謹防“營轉非”車輛混人耳目。所謂“營轉非”車輛,是指曾用于出租營運的汽車,經各種渠道流入二手車市場,冒充非營運車輛。
六、違法記錄未處理。
市場上有許多待售二手車有交通違法記錄未處理,一旦購買此類車,消費者就要為前任車主的交通違法行為“負責”。否則是不能夠進行車輛轉移過戶的。
不少二手車是以廠家的指導價格作為參考依據,這也有貓膩。胡先生之前買的一輛二手車,原車報價為9.68萬元,但購買后才發現,該款新車有5000元的優惠。所以在購買二手車時,估價不僅要計算殘值,更要參考同型號新車的價格,而新車報價也是常常變動,為此要搞清楚新車有多少優惠,以當前市場價為折舊標準,和車商討價還價才能更有勝算。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