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線收購新潮實業擱淺,讓仰融造車計劃的實施變得更為艱難。
10月14日,新潮實業公告稱,天津正道的實際控制人不符合收購上市公司的有關條件,因此,公司第一大股東東潤投資10月13日與天津正道簽署了《委托協議之中止協議》,從即日起中止此前簽訂的《委托協議》,不過雙方同意繼續就汽車動力電池項目的合作事宜進行協商。
一句“天津正道的實際控制人不符合收購上市公司的有關條件”,把仰融擋在了曲線收購新潮實業的門外,更給仰融實現其此前拋出的龐大造車計劃蒙上了陰影。據報道,仰融計劃在美國和中國同時組建汽車公司,并以新能源汽車為切入點。在中國,一期計劃投入400億-450億元,打造300萬臺發動機和100萬輛整車基地,2012年首款車型上市。為滿足造車的資金需求,仰融計劃收購三家以上A股公司作為融資平臺。
新潮實業在公告中提出的問題在仰融收購其他A股公司時也難以避免?梢灶A見,仰融收購A股公司的計劃將不得不作出調整。國海證券研究員王清濤表示,收購新潮實業被否對仰融將造成很大的打擊。有海外背景的公司收購A股公司存在先例,更何況新潮實業是民營企業,仰融收購受阻的主要因素應該是其特殊的身份。
那么,仰融下一步該怎么做?難道就此放棄造車計劃?是否還有其他突破口?
如果仰融不是一些人所想的那樣在講故事,而確實要做點事情,他的造車計劃應該還會繼續推進,但是由于受資金的約束,推進起來可能沒那么快。建立合資公司是目前被認可且行得通的方式,或許還會繼續被使用。
失去了國內的融資平臺,合資公司做新能源汽車的錢從哪里來?當然是要通過上市募集資金。以天津正道與江淮汽車的合資公司為例,項目產能規劃目標為未來8年內實現整車100萬臺、動力總成100萬臺套及1200萬千瓦時鋰離子動力電池。一期工程如果完成,只要做到30萬臺整車和50萬臺動力總成,一臺整車賺5000元就是15億元,1臺發動機賺2000元就是10億元,加起來25億元,按照10倍計算融資量是200多億元。
看起來募集資金不是問題,那么仰融就必須真正拿出實實在在的東西,把合資公司做好,以實際行動回應那些認為他在講故事的人,也只有這樣,仰融才能真正在國內得到認可和支持,為實現他的造車夢掃除障礙。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提出,不應當對仰融存在“偏見”,如果換成另外一家國外汽車公司,在中國碰到的情況可能要比仰融好得多。其他海外公司未必比仰融“好”多少,甚至可能真的在講故事。汽車行業分析師蘇暉即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仰融造車應該也是想“爭一口氣”,應該給像仰融這樣積極投身汽車事業的人士以機會。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