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業的重心已經轉移了。”博斯公司高級專家羅威(BillRusso)直言不諱。巴西媒體此前援引普華永道(PWC)" />
“全球汽車業的重心已經轉移了。”博斯公司高級專家羅威(Bill Russo)直言不諱。巴西媒體此前援引普華永道(PWC)研究報告稱,在歐美汽車市場萎靡不振的同時,由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組成的金磚四國(Bric)在全球汽車市場的比重將逐步擴大,預計到2018年,金磚四國的汽車擁有量預計將擴大近六倍。
博斯公司最近的研究報告顯示,未來10年全球汽車消費者將會分化為三個類別,基本以所居住的國家來劃分。其中快速發展的經濟體,包括金磚四國,以及其他一些相對而言稍富有的發展中國家;100個較貧困和經濟前景一般的國家被列入到增長較慢的國家,預計這些國家在2020年后或許會對汽車產生極大需求;而北美、歐洲的工業化國家以及日本,雖然經濟發達,但這些國家產生汽車消費需求的原因只有人口增長和汽車更換。
此前,一份由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發布的報告同樣認為,金磚四國蘊藏的巨大戰略潛力,將為汽車業提供“獨特”的成長機遇。
2009年,巴西汽車市場銷量增長11%,印度增長13%,中國則達到驚人的42%,而俄羅斯市場則下跌48%。前三大市場預計在2014年前將保持相對平穩的增長,巴西、中國、印度三國的汽車年均銷量增長將分別達到3%、5%和9%。相比之下,盡管2009年俄羅斯的汽車銷量下降近50%,但今年將實現穩定回升,未來四年的年均增長速率將高達15%。不過由于原料價格等外部因素并不穩定,俄羅斯市場的發展相對而言還是很難預測。
BCG報告稱中國政府在建設汽車產業方面發揮了核心作用,中國的汽車制造商在動力系統方面不斷累積實力,他們有可能遠遠領先其競爭對手。
盡管金磚四國市場存在重要的發展機遇,但能充分意識上述市場戰略潛力的汽車制造商并不多。BCG的這份報告稱,在金磚四國市場中實現高度本土化的國際主要汽車原始設備制造商和供應商數量占總量的10%不到。報告的作者Lang認為,未能實現上述目標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多數公司在金磚四國市場面臨重重阻力。
在研發管理方面,車企設在金磚四國的研發(R&D)部門面臨來自公司集中管理的壓力,這就制約了本土當地研發中心的發展,使其很難找到并留住當地的員工。目前,中國和印度約55%的海外車企研發中心,以及巴西30%的海外車企研發中心,擁有很少甚至根本就沒有研發自主權,它們只能負責決定低級別的項目。
在采購方面,車企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質量不佳的供應商,這就限制了車企采購量的擴張,比如海外原始設備制造商在中國的采購量僅占據總量的1%至5%。
在生產方面,車企通常要向金磚四國的生產制造方支付5%-15%的溢價,主要原因在于與發達市場相比,其規模效益不佳、質量維護的成本較高。這些挑戰包括較小的工廠規模,受限的生產自動化調整,低質量的產品。
在銷售方面,各國品味和需求的多樣性推動了每個國家對特定汽車產品的需求。比如,中國消費者偏好價位適中、能夠顯示車主品位的豪華型轎車,巴西消費者喜歡運動型掀背車,俄羅斯市場則青睞未經改良的西式轎車和SUV,而印度人更喜歡超低成本的迷你車。
不過,跨國企業未能在金磚四國實現高度本土化。獨立分析師鐘師則認為,這恰恰是為國內自主品牌企業帶來了機會:“金磚四國在國際市場的大舞臺上其實扮演的是可憐的配角,中、俄都曾有過壟斷但無競爭力的國營車企,開放后只得依附外國的跨國車企而存活,印度雖有私營車企,根本無力與外來跨國車企抗爭,巴西始終就是外國車企的“殖民地”,幸好中國開始崛起了一批不屈不撓的本土車企,通過十年艱辛努力僅奪回1/3的市場領地,再經過下個十年有望收復半壁江山。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