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十年發展以及10年改革重組,中國重汽在重卡行業的領軍者地位愈加穩固。

" />

2026世界杯在哪|西班牙首发|nba虎扑快船专区|澳客中国竞彩网|中国足球世界杯出线了吗

網站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登錄 | 注冊

經過幾十年發展 中國重汽在逆境中崛起
2010年11月12日來源:本站編輯

經過幾十年發展以及10年改革重組,中國重汽在重卡行業的領軍者地位愈加穩固。

中國重汽無疑是民族汽車業的一塊金字招牌,這家專注于重型車研發、產銷的老國企,經過幾十年發展演變,如今在競爭日趨激烈的重卡市場依舊活力四射,牢牢占據重卡行業的領軍者地位。

截至今年10月25日,中國重汽重型汽車產銷已經突破16萬輛,同比增長60% 以上,提前2個月超額完成當年目標。然而誰也不曾想到,正是這樣一家事業如日中天的企業,在10年前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企業虧損100多億元,瀕臨倒閉,年產銷重卡僅為幾千輛,企業員工人心惶惶。而同樣是發生在10年前的企業改革重組,則使中國重汽如逢甘霖,起死回生。這段猶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經歷至今依然清晰地印刻在每一位重汽人的心中。

今年恰逢中國第一輛重型汽車——黃河牌JN150誕生50周年以及中國重汽改革重組10周年,回望過去,我們不難看出,有著深厚歷史積淀的中國重汽從昔日瀕臨破產做到今天的全球重卡領先者,真可謂完成了一次華麗轉身。當然,這其中既有企業自身的努力,更離不開國家給予的大力支持。中國重汽也為其他汽車企業的發展革新提供了樣本。

“黃河”的分量

上世紀50年代,中國重汽的前身——濟南汽車制造廠,作為已經擁有20年汽車維修、零部件制造歷史的小廠開始了自己的汽車夢想。1958年,全國出現第一次“汽車熱”,濟汽人也不甘落后,全廠職工拿出當年支援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精神,僅用17天時間就試制出第一輛黃河牌JN200型吉普車,這是山東省有史以來生產的第一輛汽車。之后,濟汽人仍然依靠自力更生、土法上馬的精神,先后試制成功黃河牌JN130型2.5噸和紅旗牌5噸載重汽車。這兩款車型雖然當時只生產了100多輛,但為2年以后試制重型汽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從解放后至上世紀50年代末,中國重型汽車一直處于一片空白的狀態。鑒于此,濟汽決定生產重型汽車,并從國家汽車局爭得了上重型汽車的項目。但當時正值經濟困難時期,國家沒有任何投資,濟汽職工憑著滿腔愛國熱情和造國產車的志氣,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用40天時間繪出了幾百張草圖,靠簡陋的設備手工生產出了幾千個零部件。在經過4個半月的拼搏奮戰,前后共進行了723項技術革新,突破620多個難關之后,于1960年4月15日成功試制出了中國第一輛重型汽車——黃河牌JN150型8噸載貨汽車。同年,毛澤東主席在山東考察時專門觀看了這輛填補國內空白的重卡車型。

此后的20多年時間里,濟汽升格為濟南汽車制造總廠,先后與羅馬尼亞合作生產了羅曼重卡,自主開發出黃河第二代汽車——JN162系列,并成功研發出中國第一輛軍用重卡——JN252,確立了其在國內重卡工業的龍頭地位。如今,“黃河”依然是中國重汽的重要品牌之一。

“斯太爾”27年

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盡管以濟南汽車制造總廠為代表的重型汽車制造企業不斷發展,使中國重型汽車工業初具規模,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需要,國家的汽車工業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產品品種上,“缺重”的矛盾日益突出。自“六五”后期,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改造發展中國重型汽車工業被列入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要議程。其間,國家多次組織出國考察,并與外方企業進行談判。最終,奧地利斯太爾公司的斯太爾91系列總重16噸以上載重汽車符合中國重型汽車引進技術項目要求。

1983年,以濟南汽車制造總廠為主體的中國重型汽車聯營公司(即中國重汽集團公司)成立,全面引進當時國際先進的斯太爾重型汽車整車技術。經過多年消化吸收,中國的重型汽車技術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

     [分頁]

 

如今,“斯太爾”在中國已有27年的發展歷史,國內不少重卡企業使用的依然是斯太爾平臺。雖然同外資企業的合作往往拿不到核心技術,甚至有時還會吃虧,很被動,但不可否認的是,斯太爾汽車技術的引進和中國化是中國重型汽車發展的里程碑。

浴火重生

上世紀90年代后半期,由于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中國重汽的生產經營不斷下滑,到1999年已瀕臨破產。2001年1月18日,中國重汽集團公司實施重組,新的中國重型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馬純濟出任中國重型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鳳凰涅槃,重獲新生的中國重汽自此開啟了全新的篇章。

在馬純濟的帶領下,中國重汽不斷探求發展機遇,積極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從2001年到2004年的第一發展階段,中國重汽積極利用國家的重組政策,不等不靠,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使企業迅速起死回生。

從2004年開始的發展期,中國重汽面臨又一次重要機遇,抓住中央支持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頂住來自各方的壓力,創造條件,積極運作紅籌上市。歷經3年,于2007年年底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成為中國制造業首只在香港上市的紅籌股。金融危機來襲之際,中國重汽充分利用自己的資金優勢,不僅自己沒有受到資金制約,而且為客戶提供了資金支持,此舉有效提高了中國重汽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2008年年末,代表國內重卡高端水平的HOWO A7問世。以此為標志,中國重汽的產品從一個系列、70多種產品,發展到九大系列、2700多個品種;重組前生產面積僅為54萬平方米,如今已增長為143萬平方米;中國重汽的產銷量也從2000年的3800輛提高到2009年的12.5萬輛, 同比增長11.2%,而今年前10個月產銷已突破16萬輛。

再啟新征程

經過10年重組,中國重汽在行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從“十一五”初期的第二集團軍到目前被行業公認為第一集團軍,就產銷規模而言已進入重卡行業世界前三位,技術水平和運行質量一直引領行業發展。中國重汽在國內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受到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胡錦濤總書記、吳邦國委員長、溫家寶總理等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視察中國重汽,對中國重汽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贊揚。國家汽車產業振興規劃把中國重汽列為重點支持的八大汽車集團之一。

今年以來, 中國重汽又進行了新的產業重組, 產業鏈進一步擴大, 開始向全系列商用車制造商發展。其中,成功重組成都王牌汽車公司,組建福建海西汽車公司。特別是通過與德國曼集團在資本、技術、產品、市場上的戰略合作,使中國重汽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高。10月末在香港發行27億元兩年期的人民幣企業債券,則為中國重汽的快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明年是國家“十二五”的起始之年,經過10年勵精圖治,如今站在新的起點上,中國重汽正向“十二五”末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目標邁進。

TAGS:汽車 | 責任編輯:汽車網 |
頂一下
(0)
踩一下
(0)
相關文章
已有 0 條跟帖(點擊查看)網友評論
登錄 | 新用戶注冊   匿名發表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網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精品導讀

更多>>商家推薦

車型排行

  • 微型
  • 小型
  • 緊湊
  • 中型
  • 中大
  • 豪華
  • SUV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