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前,第一批由中國制造的上海通用新賽歐轎車,從山東煙臺港裝船起運開始批量向智利出口,實現了中國本土研發的國際品牌汽車的首次出口征程。
一個月前,上汽集團制造的第一批榮威550轎車運抵以色列南部港口愛拉特市,這是中國第一次向以色列出口轎車,中國轎車由此正式進入以色列市場。
與此同時,上汽集團的另一款“新基準轎車”MG6Saloon三廂版,也將于明年登陸英國市場。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今年1~9月,以奇瑞、長安、長城、東風、北汽等為代表的中國整車制造企業的出口已呈快速復蘇狀態。以出口量排在第一位的奇瑞汽車為例,今年1~9月其海外市場銷量已達6.7萬輛。尤其是自5月份以來,奇瑞汽車各月份的出口同比增長均超過50%,個別月份同比增長甚至高達200%以上。
與此相關,由中國貿促會組織的包括一汽、東風、北汽福田、陜汽等在內的中國15家自主品牌車企汽車國際巡展活動將遠赴印尼、南非,巡展車隊足跡將遍及越南、柬埔寨、敘利亞、俄羅斯、阿爾及利亞、智利、秘魯等國家和地區。
由此看來,中國汽車工業似乎已經真的開始從最大走向最強。
但我們只要從另一個側面觀察馬上就能發現,在人民幣緩慢升值的過程中,一些汽車相關企業,尤其是許多零部件企業早已扛不住了,有些企業目前已經到了“賠本賺吆喝”的階段。
以業界很有名氣的一家動力總成企業為例,其產品出口在2006年、2007年時達到峰值的5000多萬美元。由于幾年來人民幣持續升值,企業的出口已經滑落到去年的1000多萬美元。盡管有企業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和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但這家企業的老總告訴記者:人民幣升值導致利潤大幅下降是出口萎縮的最主要原因。
與出口相對應,由于國際天然橡膠價格出現持續上漲,已使得我們這個第一汽車生產國的輪胎企業虧損面超過了20%。
就輪胎生產的主要原材料天然橡膠而言,其所占成本為50%左右。目前,國內天然橡膠對外依存度已高達70%。受困于原材料的持續漲價,國內多家大型輪胎企業已發出緊急呼吁,希望政府及相關機構能出面干預并采取必要措施,及時遏制國際天然橡膠價格的“惡”漲,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據了解,盡管今年以來國內多家大型輪胎企業已數次上調了輪胎價格,但幾家主要輪胎企業如黔輪胎、雙星、風神、佳通等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均出現下滑,尤其是第三季度的形勢更為嚴峻。其中,佳通輪胎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81%,黔輪胎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減少超過63%。
已經有消息傳出,一些輪胎企業在今年剩余的兩個月內還將面臨再次提價的窘境。如此持續,將使本身主要靠價格取勝的國內輪胎行業更加沒有優勢可言。
記者注意到,在整個國內輪胎行業匍匐前行的困境中,一方面外資輪胎企業加緊了布局中國市場的步伐,如日本東洋輪胎在江蘇張家港建立新工廠,米其林面向中國、巴西、印度等目標市場增資擴張,普利司通加快布局中國翻新胎市場等;另一方面,在全行業有可能大面積虧損的情況下,雙星新建年產100萬套全鋼子午胎項目、黃海年產500萬套半鋼胎技術改造項目、投資總額達12億元的安徽大瑞年產150萬條全鋼載重子午胎項目等多達數十個國內輪胎項目還在上馬。據估算,兩年內國內將新增全鋼胎產能4000萬套,新增半鋼胎產能1.3億套,未來幾年輪胎企業所面臨的形勢可能將更加嚴峻。
國內市場激烈競爭的同時,傳入我們耳畔的還有不好的消息:印度對中國子午線輪胎發起新出口商反傾銷復審調查,歐盟委員會發布對原產于中國的鋁合金輪轂實施反傾銷措施,把對涉案產品原擬征收20.6%臨時反傾銷稅上調至22.3%。歐盟表示,上調關稅是捍衛歐洲汽車車輪制造商利益的權宜之計,此舉將有助于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制造商可以更好地與那些成本低廉的國家競爭。
其實,盡管上調了關稅,但代表多家車輪制造商利益的歐洲車輪制造商協會仍然指出:“對中國汽車車輪征收的反傾銷稅不夠高,難以抵御來自中國同行的競爭。”可見,中國汽車相關企業在做大做強、與國際企業競爭的過程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將面臨更多、更復雜的考驗。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