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底線。
蒙牛、伊利們的“底線”是牛奶中可以兌三聚氰胺但不能喝死人;QQ和360們的“底線”是誰" />
蒙牛、伊利們的“底線”是牛奶中可以兌三聚氰胺但不能喝死人;QQ和360們的“底線”是誰都可以耍流氓,但別耍到我頭上;大S、汪小菲們的“底線”是一切皆是娛樂,您要太較真我就跟您急……
沒有底線,一切都會亂套。所以,汽車圈也要有自己的底線。
之前中外合資的汽車企業,都有一個合資底線,股份不能打破50∶50。不過,這個底線有可能被打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前不久召開的中歐汽車產業論壇上公開表示,整車企業中外合資股比50%底線放開對市場化競爭有利。此話一出,各方熱議。
這不,標致雪鐵龍亞洲區總裁奧利弗就當場表示贊同。為什么呢?如果我是外資企業,看著早已被自己打得落花流水的中國車企萎靡不振、技術盡失,缺乏核心實力,現在只要輕輕一擊,就可以打破中國車企脆弱的命脈,從此掌控中國汽車市場,為何不支持呢?
外資顯然有外資的說辭。外方高層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對50%的合資股比提出質疑,認為50%對50%的股比降低了合資企業的投資效率,繁復的決策程序延誤了企業搶占市場的良機。
就像QQ和360的爭斗一樣,歸根結底一切都是為了利益。外方高層希望放開這個比例,只是想更多地搶占市場。但國有大型汽車集團則顯然不愿意打破這個底線。它們一直持強硬態度,稱如不堅持50%的合資底線,外資將可以更有效掌控中國市場,中國汽車工業將遭重創。
就筆者個人而言,這個“底線”不能放開。中國車企尤其是國有大型汽車集團,雖然合資做得風生水起、賺錢也是盆滿缽滿,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有限。而中國土生土長的自主品牌們依然不夠成熟,它們艱難生存,不僅要面對外國汽車巨頭的打壓,還要應對國有大型車企的擠壓,市場空間很有限。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