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安定 原新華社高級記者 騰訊汽車特約名家評論員
某報一篇文章《汽車利潤外流還將持續20年》,稱其為中國汽車業發展的隱痛,引起一片愛國主義的感嘆。國際貿易,就會有利潤流入和流出。這是個常識問題。只要中國不回到閉關鎖國的年代,允許外國在中國投資,利潤外流還將持續不止一百年。想必該文作者也不會反對,中國產品、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也會期盼有源源不斷的利潤流進中國。
該文中引用了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王小廣的妙論作為論據:“當前中國汽車市場的格局是,國際資本以40%的資本,占據50%的份額,掠取70%的利潤。” 文章承認,70%的數字沒有科學的數據支撐。沒有科學數據,只有一種狹隘民族主義情緒宣泄,是一種很可悲的治學方法。
今天的中國,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有嚴格的外商投資法、合同法,外商在汽車合資企業中以40%的投入,拿走70%的利潤,合同中方能夠答應嗎?國資委、投資方能夠答應嗎?
改革開放前紅旗一年生產百把輛,嚴重虧損,利潤為零;今年一汽大眾盈利近百億元,利潤的大頭是中方的。按股比,大眾加奧迪,只能分40%,而且還是紙面上的。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小虞告訴我,入世后的10年,中國汽車業投資高達一萬多億元。國家的財政撥款不到1%;,銀行貸款不到10%;其它的大部分是外資的投入、企業自籌和股市上的資金。在中國,絕大多數汽車合資企業建立之時雙方就承諾,10年,15年利潤不分紅或少分紅,利潤留在企業滾動發展。上海大眾怎么能夠從一開始3萬輛,變6萬輛,變10萬輛,到現在的150萬輛,就是這樣滾進去的。
國家行政學院是給政府官員上課的,咱們的學者張嘴,還是言之有據為好。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