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市場的超強需求正在拯救一個又一個瀕臨失敗的車型。戴姆勒近日發布的10月銷售數據表明,在梅賽德斯-奔馳全球銷量增長13.6%大背景下,Smart超小型轎車10月銷量下降15.4%,至7900輛。而在中國市場,這個銷量日漸下滑的車型屢創單月銷售紀錄,中國市場幾乎成為Smart拯救者。
●10萬元的奔馳小型車
就在近日,205輛smart硬頂車在一次網絡銷售中,僅用三個半小時就全部售出。當然,這次成交成功的主要動力是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定價策略,原價17.6萬元的smart硬頂style版,僅用13.5萬元就可買到,而且一些供貨充足的車款,其終端銷售價格已經低至10萬元以內。
今年前三季度,Smart總銷量達到2630輛,其中9月份創下歷史單月銷售紀錄。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銷售及市場營銷執行副總裁郝博在談到Smart銷量時表示,近期開展的獨具匠心的營銷活動使得smart更加貼近中國客戶,smart的品牌認知度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但是目前這一銷售策略正在受到競爭對手的質疑,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史登科曾經公開表示:“如果Smart繼續延續現在的定價,它只能和奇瑞QQ保持在一個重量級,完全達不到MINI的高度。”今年1-9月,MINI在中國共銷售7418輛,同比增幅達152.8%,寶馬正給MINI在中國建立獨立的營銷渠道。
●Smart在美國要“貼牌”?
即便如此,中國市場只是一頭熱,Smart在中國以外的市場銷售頹勢并沒有減慢。根據最新的統計,Smart超小型轎車10月銷量下降15.4%,9月份在美國市場僅銷售422輛,嚴重的銷量下滑已經影響到經銷商的信心。就在上個月,Smart銷量下滑最為嚴重的北美區分銷商,已經和日產汽車公司(Nissan)達成協議,后者將為其生產一種小型汽車,打上Smart的品牌出售,以期望能降低Smart高價格。
看來,無論是Smart兩門小車本身,還是戴姆勒(Daimler)旗下的Smart公司老總都已經無力扭轉該產品銷售下滑的頹勢,只有另謀出路。
●奔馳品牌中的另類
而對于任何一款小型車,如果年銷量難以突破10萬輛,那么它將難以為繼,目前Smart品牌正在面臨這樣的困局。那么,屢創銷售奇跡的中國市場就能挽救這個瀕臨失敗的品牌嗎?
對此,外界并不看好這個品牌。就Smart小車本身,除了其時尚的外形和可更換的車身套裝,幾乎很難和目前大部分的小型車媲美。和目前的本田風度比較,不管車身尺寸以及油耗指標,幾乎都難以匹敵;而和直接的競爭對手MINI比較,其蹩腳的駕控性能更是難以媲美。這和奔馳整個車系優勢地位是不相稱的。一位媒體同仁表示:“如果不是掛了奔馳車標,誰也不會以奔馳的價格購買這款小型車,Smart在中國已經完全屬于奔馳品牌的另類。”
實際上,盡管Smart營銷工作仍然隸屬于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但是相對于奔馳其他車型,Smart擁有一個相對獨立的營銷團隊。今后,這個團隊賦予Smart什么樣的品牌內涵,將決定其在中國市場未來的表現。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