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陳”辭
合資股比放開,如果真的是“狼來了”,就長痛不如短痛吧。
中國汽車業又到了一個重大抉擇關頭。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中歐汽車產業論壇上公開表示,支持整車企業合資股比破50%,整車企業中外合資股比50%底線放開對市場化競爭有利。“紅線”舊話題的拋出,再次擊中了汽車業的軟肋,迅即引發熱議。
這個問題的重要性誰都明白。現行《中國汽車產業政策》規定,外資車企來中國設立公司,在合資公司中占股不應超過50%。這是16年來不能觸動的“紅線”。觀察者注意到,現在正是汽車產業政策修訂之時,因此政策制定者或有放開汽車業的趨向。
合資股比放開,最害怕的估計就是國內大型汽車集團的老板們,他們旗下的合資品牌普遍超過半邊天,也是利潤大頭。一旦政策放開,國際巨頭將來將獲得許多企業的控股權,或是設立獨資企業,汽車業隨著展開殘酷的洗牌,以合資壯大的大型國企勢將被“空心化”,被推至競爭的最前沿。
反對者論及,這將對中國汽車業造成重創,也十分不利于方興未艾的自主品牌。然而,從市場競爭的角度看,放開合資股比,未嘗不是一帖苦口良藥。理由非常簡單,“市場換技術”這么多年來,大型國企除了得到不足一半的利潤,又得到了什么?“三大”的自主品牌不僅不是最好的,反而是落后的。這不能不說是政策保護的后果之一。
與之相對比,奇瑞等新興國企,以及吉利、比亞迪、長城等民企,則憑一己之力在夾縫中求生存,打拼出了新天地。李書福也曾公開表示,“只有全部放開才可以幫助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因此,現階段大型國企發展的主要問題還在于未曾經歷過充分的市場競爭,有如“包租公”。現在,所謂汽車產能過剩,也是沒有充分市場化的結果,國企依托地方政府的支撐,四處擴張,最終大而不強。
日本汽車業也曾經歷過先保護再放開的過程,最終靠市場競爭在全球版圖中謀得了重要地位。中國汽車業保護已有時日,逐步放開才能催生真正的競爭力,實現由大變強。對國企尤需如此,在其獲得一定的實力之后,唯有放開保護,才能打破其固有的僵化機制。
中國消費者的市場,唯有中國車企才能開拓得更好,這是本土化的規律,前提則是要有自強自主的意志。而市場競爭講究共贏。就在前天,上汽再次和通用深化了聯盟關系,雙方宣布共同發展新能源汽車。因此只有自己做好了,才有和外方合作謀發展的資格,而不是靠“紅線”保護。反之,國際車企開拓中國和其他市場,也仍然需要和本土車企合作或聯盟。
合資股比放開,如果真的是“狼來了”,就長痛不如短痛吧。當然政策的變更,還需要各方充分博弈,商定穩妥的方案。但放開將是大勢所趨。電影《梅蘭芳》中,十三燕對梅蘭芳說:“輸不丟臉,怕才丟臉。”這也應是中國汽車業的座右銘。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