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去參加“上南合作三周年”的媒體座談會,在整個過程中,大家談論最多的話題,倒不是三周年的事情,而是北京治理擁堵的規定,這個規定顯然在2010年年終,給整個汽車產業界帶來最強勁的休止符。
我在去南京的路上,正好碰到了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董揚,他在火車上拿著ipad在閱讀,我問董揚,這個政策波及范圍會不會擴大。董揚表示,未來國內其他城市效仿北京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又問,如何看待這一政策對主機廠和經銷商的影響,他無奈的微笑了一下,表示不想回答這個問題。事實上,此時在中汽協網站上已經掛出了對于此事的基本態度:
“北京限制購買的措施必然會對今后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由于北京市的“示范”作用,北京市限購勢必擴展到其他城市,將對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產生全局性的負面影響。汽車產業在國民經濟的地位和影響力舉足輕重,北京市限購措施的實施將有可能進而對國民經濟產生負面影響,我協會對此表示極大的憂慮。”
作為國內汽車企業的一個半官方性質的管理組織,中汽協長期以來在推動行業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面對這樣一個對行業發展非常不利的政策,中汽協顯然無能為力。
一位媒體的朋友說得好,北京市車牌搖號的政策,只存在“執行”不存在“博弈”,因為雙方的力量完全不對等。北京市如此迅速的出臺一項治堵措施,快刀可以斬亂麻,卻不能快見效。
北京治堵,對于汽車行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廣州車展(微博)期間,采訪上海汽車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蔣峻時,他預測,如果治堵方案推出,明年北京市的銷量將下降40%,從今年的80萬,跌至明年不到50萬輛。應該說,蔣峻作為主機廠的領導,他的預測在車展這個背景下,已經夠悲觀了。
現在,僅僅根據24萬的牌照數量來看,降幅達到可怕的70%,北京市400家汽車經銷商在經歷了年底的瘋狂后,勢必迎來明年車市的徹底萎靡。僅僅通過一項政策,就讓北京市汽車銷售收到如此沉重打擊,如果搖號的城市繼續擴大,那么對于整個中國汽車工業的影響將是致命的。
雖然,控制牌照的總數,對于進入到北京市的新車數量起到了直接控制作用。不過,這是否就是當下可以選擇的最好政策呢?事實上,這項政策是全體北京市民,在為政府長期在交通問題上的規劃不力、管理不力、投資不力買單。我們憑什么要對政府的諸多“不給力”買單呢?特別是那些還沒有擁有汽車的人買單呢?
對于搖號來決定車牌的做法,昨天交流下來,幾乎所有的記者都認為會存在尋租機會。原先,上海限牌,實現牌照拍賣等等,這些措施是公開透明的。但北京是采用搖號的方式.,這給了妄圖獲取牌照的人,大量的勾兌“窗口”。
如果說,原先流程更為嚴格的彩票搖號環節,在電視臺直播的情況下,還有很多貓膩。那么針對汽車牌照的“搖號”服務,能保證它的公平、公正、公開嗎?
2010年,是國內汽車行業大事迭出的一年,如果盤點一年的車壇大事,從效果來看,在歲末出臺的北京治堵方案,雖然出手最晚,卻是最刻骨銘心的。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