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從今年十月以來,北京、上海、陜西、浙江、江蘇、四川等地相繼出現柴油供應緊缺局面。而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1至9月份,全國柴油的產量同比增長了15%左右,前9個月產能達到了8900萬噸,相比國內近年穩定的柴油消費總量,這一產能并不會導致國內柴油市場的供需失衡。既然柴油供需穩定,那為什么現在鬧全國性的油荒呢?
筆者帶著好奇的心理點開了中石油的官方網站,在網站上,中石油給出了柴油荒的六個理由。我用Microsoftword檢索了一下,這六點理由共計278個字,但其蘊含的內容卻非常豐富,下面就讓我們一一來看:
理由一: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油價倒掛日趨嚴重,一些地方煉油企業、社會煉油廠由于嚴重虧損,已大幅減產甚至停止生產。這個理由繼承了中石油的優良傳統,在面對非議時,把責任推給“國外油價”。可筆者就納悶了,從燃油稅開征以來,93#已經從去年3月份的5.1元/升漲到現在將近7元/升的大關,中國油價也一直跟著國際油價漲跌,怎么突然蹦出來個倒掛嚴重?
理由二:隨著世界經濟的緩慢復蘇,我國汽柴油比再次開始回升,柴油需求進一步增加;理由三:每年的第四季度都是成品油,特別是柴油的消費旺季,量少、需求大,缺口由此更加明顯。這兩條說的是同一個問題:柴油需求旺盛?戳诉@條理由,筆者就納悶了:既然知道每年四季度的柴油需求旺盛,為什么不多囤積一些柴油?之前過剩的那些產能又上哪里去了?筆者從國家海關總署的資料中獲悉,今年1至10月份,國內成品油出口量同比增長19.8%攀升至2290萬噸,其中在國內柴油嚴重短缺的10月份,出口量依舊高達188萬噸。原來,中國石油巨頭在國內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還將柴油賣去了國外。這是多么高尚的國際主義精神,CNN不給中石油頒發一個“感動美國年度企業”,都對不起排著長龍加油的中國車主。
理由四:由于國內部分煉廠設備8月和9月需要檢修,而9月和10月正處于柴油銷售旺季,加快了柴油緊缺的出現。設備檢修,合情合理。可是中石油按照經驗,明知道9-10月份是需求旺季,還要在8-9月份設備檢修?難道不可以3-4月份檢修?不可以5-6月份檢修?非得在需求最旺的時候檢修。別說不符合亞當·斯密的西方經濟學理論,就是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市場供需原理”,也是背道而馳。
理由五:“突擊式拉閘限電”直接推動了柴油緊缺的快速形成。“突擊式拉閘限電”確實影響了柴油的供給,但是“拉閘限電”不是《2012》,也不是《后天》,它只是部分地區的個別行為。中石油完全可以通過相互之間的供應調配來解決這個問題。正如去年云南的干旱讓許多農田顆粒無收,可是當地百姓依然有飯吃,有水喝。難道江浙兩省部分企業的“拉閘限電”就能讓全國的柴油鬧饑荒?那么我們常談到的國家戰略儲備、抗風險能力,豈不是一句空話,一片浮云?
理由六:民間游資炒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柴油供應,由于目前柴油的“批零倒掛”現象較嚴重等諸多因素加劇了此次柴油緊缺局面。如果說上面那個理由是浮云,這個理由則連浮塵都算不上。中國的柴油的定價權掌握在發改委手中,進口權掌握在兩大石油巨頭手里,國內沒有真正意義的原油、成品油、期貨、現貨交易市場。原油、成品油資源包括地煉資源絕大多數由兩大石油央企統購統銷,民間資本很難進入其中,即使躋身到石油領域,也處于非常弱勢的地位。如果說炒作,也只能是兩大石油巨頭有資格在國內石油市場炒作。
對于油荒的真正原因,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副會長齊放說:“造成今天‘柴油荒’的根本原因是由我國石油行業市場壟斷造成的。”無節制出口、控制產能、減少供應才是柴油荒的根本原因。我們充分理解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央企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是,石油畢竟是屬于全民性質的國家資源,所以請巨頭收了神通,將屬于人民的石油“還之于民”吧。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