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0中國汽車業,其亮點不僅在產銷量可能再次刷新紀錄上,更在于一個自主車企“品牌覺醒”的時代正在開啟。
今年,自主品牌車企在解決品牌力上不遺余力,4月份一汽掌門徐建一在北京車展(微博)上發布了以“品質、技術、創新”為品牌內涵的全新品牌戰略,率先將自主創新上升到戰略層面;9月,北汽發布了自主品牌發展規劃、自主品牌發展戰略及全新的、統一的集團品牌標識;10月,長安汽車(微博)發布了新品牌戰略,并宣布進入中高檔車市場;11月,吉利在北京發布英倫汽車品牌,正式形成以全球鷹、英倫、帝豪為主的多品牌發展格局。
除了發布品牌戰略,自主品牌車企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品牌戰略整合,也成為今年行業熱門之一。先是吉利對福特旗下沃爾沃轎車全部股權進行收購;后是比亞迪與戴姆勒簽署合同,在中國成立新技術公司;奇瑞也不甘寂寞,在已擁有奇瑞、瑞麒、威麟、開瑞四個品牌后又發布了第五個品牌——旗云。
事實上,無論是品牌梳理、打造高端,還是多品牌并舉,自主品牌車企更多的是希望,在市場還好、客戶保有量初具規模的時候,盡快提高品牌認知度。
業內專家認為,品牌競爭的背后從來都是綜合實力的長期較量,而這種綜合實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在,是否擁有以完善的品牌支持體系支撐的、具有高溢價能力的品牌;是否擁有持續、穩健的長期品牌戰略,以保證品牌健康成長。
首先是完善的支持體系。正如中國一汽技術中心主任李駿博士所說:“自主創新絕不是簡單地推出一個個新產品,而是保證這些產品必須來源于一套自主創新體系。”在他看來,一汽集團正是基于這種體系能力的支撐,才能在整車商品力、總成競爭力、技術創新力等方面得以不斷提高,一汽自主品牌影響力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另外是品質為先的理念。品牌的基礎是產品,產品的高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可和對品牌的忠誠程度,產品的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生命周期長,才能擁有領先于其他競爭對手的品牌抗風險能力乃至溢價能力。而要得到“產品”這一堅實基礎,“品質”是不言而喻的根本。
一直以來,對于起步晚,底子薄的中國汽車工業來講,是賣品質,還是先賺錢?這個問題很尷尬。即使上面提及的一汽集團,也曾陷入這樣的尷尬,但隨后在與眾多國際品牌的合作中,建立起了對品質“苛求”的認知體系。于是才有了今天的以解放J6為代表的品質突破和飛躍,有了奔騰那樣的車型獲得J.D. Power2010年中國新車質量研究(IQS)報告的最高評價。
這其中的另一個代表是吉利汽車,這個戴著低質、低價帽子起家的自主品牌,從三年前意識到品質令品牌陷入發展瓶頸的問題后,斷然宣布不造4萬元以下車型,現在其帝豪等產品才有了品質帶動銷量的勢頭。而華晨汽車則明確拋出“十二五”的新思路,是由“追求銷售數量”向“提升自主品牌價值”轉變。
最后,就是企業要有持續穩健的品牌戰略,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今年以來很多自主品牌都把品牌戰略作為企業的最高戰略,這是一個持續的、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的是全面布局、均衡發展。
奇瑞曾兩次沖擊高端,做品牌提升的努力,前不久在飽受質疑的情況下,仍在堅持高端車戰略。而對于一汽集團從2008年開始的自主品牌構架梳理、品牌重整,外界曾持觀望態度,不過隨著兩年多來在產品、服務等方面的推進,有了向好趨勢。
無論是已略見成效,還是仍在努力之中,自主品牌車企現在都有了提升品牌力的意識,下一步就是推進綜合實力和實現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長期努力。如此,品牌戰略才不是一句空話。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