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慣例,消費者都喜歡在年底買車,因為廠商好大喜功的心態每每有歲末大甩賣的偏好,但2010年的12月我們不大可能看到這一幕,尤其是在北京,在政府" />
按照慣例,消費者都喜歡在年底買車,因為廠商好大喜功的心態每每有歲末大甩賣的偏好,但2010年的12月我們不大可能看到這一幕,尤其是在北京,在政府可能采用經濟政策限車的情況下,突然提前釋放的購車需求導致北京車市幾乎各類車型都熱銷,連二手車都開始變得緊俏起來,有朋友甚至打算囤幾輛便宜的二手車然后將來倒賣車牌,所以任何政策都是雙刃劍,還好,這樣的狀況也就是持續到年底就會見分曉。車主的這類心態導致2010年12月原本會成為全年的價格低谷,但現在來看,12月反而成為價格高坡,原因就在于政策的干預導致市場很難自我調節,我年初時候認為2010年全年銷量會達到1750萬輛,現在看則保守了,2010年中國全年產銷量到底會比1800萬輛多出多少,完全取決于中國的汽車產能利用率到底有多大張力。面對2011年車市,我的基本判斷是:車價會企穩,養車費用會上升。
在11月CPI的背景下,我覺得如果誰還對2011年車市缺乏信心那就是對經濟規律的無知?傮w而言,我認為2011年中國車市會延續2010年的增長勢頭,只要政府不出臺全國性的限制汽車消費的措施,2011年車市仍然會保持超過GDP的增速,達到2000萬輛并沒有太大懸念。同時,考慮到需求日趨剛性,越來越多的車主進入換車期,車型升級需求會讓使得車價沒有太大下調空間。同時,CPI和加息會導致廠商和經銷商的利潤空間被壓縮。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車價也會與全球看齊,高檔車降價,低檔車換代后價格略微提升,這會導致2011年銷量增長的同時車價基本保持穩定。
但養車費用則會在某些城市隨著CPI的增長而增長,原因有四。
其一是政府調控車市必然從經濟手段入手,而經濟手段的結果就是增加養車費用從而提高購車門檻,降低不必要的購車需求。
其二是保佑量的大幅增長和維修網點的不同步增長。2011年將會繼承2010年的1800萬輛新車,而廠商的4s網點鮮有保持30%增幅的,這會導致2011年修車排隊現象更為嚴重。即使你不去4s店,路邊店的數量也沒有明顯的增長,因此車主在修車時候的議價能力將會降低。隨著更多車進入6年車齡,車輛出故障的概率大增,但前幾年過分關注賣車而無暇顧及售后的行業特點會導致2011年維修業會比較火爆,而這個行業整體缺人、缺規范,大家在不樂觀的消費環境下多花錢,消費者與廠商的矛盾肯定會增大,這是行業隱憂,不得不防。
其三,受整體物價的影響,汽車服務業對人力成本是比較敏感的,這個行當自動化程度很低,同時人才培養又比較緩慢。CPI的上漲導致養車工時費上漲或者至少是不輕易打折是必然趨勢。
其四,環保要求的提升會加大售后維修的成本,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對維修企業提出更高的減排和低碳要求,各種環保的修理方式都會導致車輛維修設備和場地的投入增加,這也會傳到到維修費用上。
過去幾年上述因素也都存在,但從來沒有一年新增近2000萬輛新車的情況發生,這2000萬輛大約有一半是乘用車,而中國乘用車保有量不足5000萬輛,新增20%的保有量會導致養車需求大增。正是因為如此,幾乎所有超級經銷商老總都一而再再而三地說他們非常關注服務,服務會賺錢,而且會越來越賺錢,原因就在于車價很難上漲,但修車費用方面中國是全球的低谷,中國的車均養車費用也是全球的低谷,只要中國與全球接軌,車價降低是必然趨勢,政府調控頂可能會從抑制需求入手,但這只是導致供求關系有利于消費者,加速車價與全球接軌的步伐。但調控無法降低人們養車的需求,而這個需求一旦與全球接軌,中國的汽車經銷商想不發達都困難。
我相信20多年前發端與歐美市場的4S模式會在中國發揚光大,它不會重蹈歐美的覆轍,同時,中國汽車龐大的養車需求也會給連鎖汽車修理帶來曙光,但加息和土地價格的上漲可能遏制這一業態的增長,不斷增長的土地和房屋租金會導致非4S業態很難有足夠的利潤空間支撐自己的健康發展。但無論結果如何,只要政府打算借助經濟手段抑制人們的購車需求,必然會導致現有車主的養車費用支出增加,要省錢的朋友得盡快了解售后服務、了解擁車省錢的經驗。至少,你得讓自己的車跑贏CPI,對吧?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