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廂是年關車市旺季,一車難求;一邊廂則是投資者開始對收益作獲利了結,近期A股、H股市場,汽車及零部件板塊振蕩明顯,A股市場汽車整車及汽車零部件行業分別下跌7.36%和5.65%(截止到12月15日),跌幅排在各行業首位。
作為汽車行業龍頭的上海汽車集團,12月14日、15日連續兩日下跌0.12%、2.15%。內地股市汽車板塊的弱勢表現,對H股亦產生明顯的影響,剛在港交所掛牌的內地經銷商集團“正通汽車”16日跌幅達5.15%。
今年中國汽車銷量有望超出預期的1700萬輛,甚至達到1800萬輛水平。有投資者擔憂,汽車產銷高增長透支了消費者明年的消費能力。
上海汽車并不是近期汽車板塊唯一的“受傷者”,幾大上市汽車集團表現同樣不佳。12月15日的行情顯示,東風汽車下跌1.12%,季度跌幅至6.99%;長安汽車(微博)則下挫1.20%,季度跌幅為4.96%;情況最嚴重的是一汽轎車,當日下跌1.92%,季度跌幅達8.37%。17日午盤,上述汽車跌幅收窄,一汽轎車微漲0.01%,東風汽車下跌幅度收窄至0.57%。
投資者普遍認為,2009年、2010年由于國家的“汽車業三大鼓勵政策”:減征購置稅、汽車下鄉以及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刺激車市增長,F在金融危機的影響已逐步弱化,汽車的剛性需求提升,優惠政策已完成任務,明年很可能將不再延續。而北京等交通擁堵嚴重的大城市有可能出臺限制購車政策,上述幾點均指向明年的汽車產業難保目前增長速度。
一位徐姓汽車行業分析師表示,近期汽車股的下跌走勢,一方面是投資者基于今年車市高基數的增長,對來年車市的預期悲觀;另一方面則是獲利了結,部分基金公司的減倉導致,尤其是現在A股市場的汽車股估值比港股市場還要低。
該分析師預測,2011年汽車股的走勢將與2010年保持一致:第一季度,基本面開始下滑,第二季度將成一個很好的買入節點,8月份,基本面將有環比好轉。
不僅如此,在港股市場上,華晨汽車(微博) 、比亞迪都遭遇振蕩,還有12月份才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的內地汽車經銷商集團正通汽車在連續大跌數日之后,17日,午盤收于每股7.1港元,微漲1.43%。另一家內經汽車經銷商集團中升控股,也由此前最高的每股20港元跌至16.9港元。
券商分析
2011年中國汽車行業運行“前低后高”
今年的股市已進入收官階段,機構投資者套現回籠資金布局來年大市,對汽車行業明年走勢的觀望態度,已率先體現于股票市場上。
民族證券
民族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曹鶴認為,2011年中國汽車行業運行“前低后高”。預測2011年國內汽車銷售量同比增長5%,行業利潤總額下降30%,國產汽車價格下降2.4%。月度同比負增長的時間持續6個月左右,而全年車市的最高點將在9月份出現。
影響明年車市的負面因素包括:2010年年底汽車行業幾大消費刺激政策均將面臨到期,消費者額外增加的需求消失;另一方面北京治理交通擁堵綜合措施出臺,而江蘇、浙江、四川等省市多個地方政府同樣在醞釀出臺“限車令”。上述兩點引發了年底的購車潮,汽車透支消費影響未來走勢。
中信證券
中信證券分析師稱,當前A股主流汽車公司估值水平相當于今年10一12倍,明年9一11倍,依然處于市場較低水平,隨著對于宏觀調控憂慮的逐步消化,以及對于汽車需求信心的逐步增強,優勢汽車公司的估值水平將有望逐步修復,維持汽車行業“強于大市”評級。
東方證券
東方證券看好汽車股后續增長,分析師認為,驅動中國乘用車市場長期快速增長的因素并未改變;而購置稅優惠政策退出,并不會大幅影響乘用車市場,目前節能補貼政策基本覆蓋了主流乘用車企業的小排量熱門車型,補貼力度甚至高于購置稅優惠的力度。
更重要的是,個人所得稅改革政策將改變消費者對未來可支配收入的預期,將明顯促進汽車等可選消費品的需求釋放,有望維持乘用車行業的高度景氣。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