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送貼膜是汽車銷售商常用的促銷方法,但其中卻很有可能暗藏貓膩。 徐先生在半年前購買了一輛車,汽車銷售商答應送他3M整車貼膜,可最近徐先生才發(fā)現(xiàn),價值3000元的“反光防爆膜”原來只是一層價值幾十元的深色塑料紙。 經(jīng)過交涉,店方承認是自己的“過失”導致徐先生買到假貨,并同意賠換。但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徐先生的遭遇并非偶然,消費者稍不留心就會貼到假膜,甚至有一位業(yè)內人士曝出內幕:“市場上的車膜,80%是假的。” 讀者遭遇 一條裂縫假膜現(xiàn)形 今年入夏以來,徐先生總是覺得自己的汽車貼膜“貼了和沒貼一個樣”,太陽曬著還是熱,開著空調,車內的溫度還是降不下來。前幾天,他在洗車時發(fā)現(xiàn),車窗側擋風的車膜上有一條裂縫,于是就把車開到一家3M授權施工店檢查,施工人員稍加檢查就告訴他,這膜可能有問題,建議送檢。 施工人員表示,假膜一般都有一股臭味,一撕就能撕下來,且手感無韌性,徐先生發(fā)現(xiàn),這些特征從自己車上換下的貼膜上都可以找到。 “怎么會是假的?”徐先生回憶起買車時的情景。半年前,他在汽車銷售店商量折扣時,店方表示車本身降價空間很小,但可以通過送一些車輛配件來作為優(yōu)惠。“我們可以送你整車的3M貼膜,市場價最起碼要3000元。”徐先生覺得相當優(yōu)惠,就同意了。 貼膜并不在汽車銷售店內完成,而是在另一個施工點,那里沒有降塵車間,就是露天貼膜,徐先生對此頗有微辭,但考慮到貼膜是送的,也就不方便追究。 貼完膜后不久,徐先生發(fā)現(xiàn)前擋貼膜曾經(jīng)出現(xiàn)長條水印,經(jīng)過交涉后得以更換。幾個月后,更多的問題漸漸暴露出來…… “晚上開車,明顯感到透過貼膜看出去黑乎乎的,能見度很差,而我朋友的車貼著正牌膜,就沒有這個問題,能見度非常好。”除了夜間能見度低之外,進入夏季后,只要停在陽光下,徐先生的車就變成了“火爐”,進車一頭汗,即便打著空調,溫度也總是降下不來。 最關鍵的問題是,當初店方承諾會很快寄來貼膜質保卡,但是半年過去了,質保卡卻遲遲沒送到,每次徐先生去問,店方總是以已經(jīng)上報總部,還在辦理之類的理由搪塞。 疑心重重的徐先生將換下的貼膜送到3M公司進行檢測。 店方承認“疏忽”導致?lián)p失 “經(jīng)過技術部門初步檢測,基本可以確定徐先生買到了假膜。”3M公司的工作人員陳先生告訴記者,真假膜在手感、味道、顏色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鑒別需要一定的專業(yè)知識,一般的消費者很難掌握。 “這家汽車銷售店存在明顯的違規(guī)行為。”陳先生認為,是汽車銷售店的明顯過失和違規(guī)導致徐先生買到了假貨。首先,所有購買3M貼膜的消費者,都會當場獲得一個電子質保卡號,通過這個質保卡號,可以在3M官方網(wǎng)站上查詢所購貼膜的真假,并在一定日期內收到一份實物質保書。但店方無論是質保卡號還是質保書都沒有提供給徐先生。 其次是施工地點,店家理應配備減塵車間的施工場所,而這家店沒有自己的施工場地,把貼膜施工外包給其他單位,使得施工水準和產(chǎn)品質量都得不到保證。 經(jīng)過協(xié)商,店方承認自己的工作存在疏忽導致徐先生的損失,并愿意按消費者保護法退一賠一的標準進行賠換。 店方的一位工作人員解釋說,由于店面搬遷,施工車間還沒來得及搭建,于是外包給其他單位施工,可能是在施工環(huán)節(jié)被調了包。 雖然店方將責任推得一干二凈,但是那張遲遲未到的質保卡,還是讓徐先生不禁懷疑,店方是否真如解釋中的那么無辜。 真假貼膜價格相差百倍 “一張A4紙厚度的真膜,有大約100多層涂層,而假膜就是一張深色的塑料紙而已。”3M技術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品質好的隔熱膜價格少則一千,高端的真膜價格近萬,而假膜的成本僅是幾百元甚至幾十元錢,巨大的差價使得貼膜市場假貨橫行。 作為貼膜市場的巨頭之一,3M公司深受假膜所害,因此公司每年都要斥巨資宣傳指導消費者識別貼膜的真假。“這不僅是品質的問題,更是安全的問題。” 據(jù)介紹,市場上一般用來冒充名牌貼膜的,是一種顏色很深的染色膜(俗稱茶色紙),染色膜顏色深,會給消費者帶來遮光、隔熱效果好的錯覺,實際上,染色膜只是普通的塑料膜被顏料染成深色,其本身基本沒有隔熱效果,如果使用時間一長,染色膜還會出現(xiàn)褪色等情況,反而會導致車內溫度上升。 好的車膜,并不一定十分厚實,雖然經(jīng)過幾十層上百層的涂刷,但也和一張普通的A4紙并無兩樣,現(xiàn)在市面上,絕大多數(shù)的車膜,總隔熱率在30%―60%左右,隔擋紅外線率最高能達到97%,但一些商販卻將兩者混淆,以隔擋紅外線率來宣傳給消費者,給消費者造成誤解,夸大所售車膜的性能。 貼膜另一個重要的用途是防止車輛在撞擊后產(chǎn)生玻璃飛濺,貼膜可以牢牢的將玻璃鎖住。而假膜不僅無法起到提高車輛舒適度的作用,更無法防止玻璃飛濺。 貼膜市場調查 演示隔熱膜效果動用浴霸 天氣越來越熱,汽車貼膜生意也進入了旺季。近日,記者來到一家大型汽車市場進行調查,在一家汽配店,店方擺出了一臺浴霸來演示自家貼膜的隔熱性能。 浴霸下懸著一塊貼膜,店方讓顧客站在下面,打開浴霸,以展示貼膜隔熱效果。雖然店方連說帶比劃的演示自家貼膜的隔熱性有多好,但與記者同行的一位業(yè)內人士林先生認為:這是作秀加忽悠,根本不說明問題。 林先生告訴記者,隔熱性能再好的膜,夏天把車停在陽光下,哪怕是一小時也照樣熱,和沒有貼膜的車內差不多一個溫度,只是少了灼熱感,座椅不會被燙到。 “隔熱演示現(xiàn)在連浴霸都用上了,但是和太陽帶來的熱量比,那得放大多少倍啊,況且就幾秒鐘的時間能說明什么,若是吸熱膜,還沒達到溫度飽和測試就結束了。就算是現(xiàn)場隔熱演示,也是有很多的問題,比如在對比的時候,用雙層膜和單層膜來比較,或者是換不同瓦數(shù)的燈泡等等。”林先生揭示了其中奧秘。 貼牌膜泛濫成災身價飆升 在另一家汽配店,老板開出的3M全車貼膜報價只有400元,不到市場價的十分之一,記者詢問價錢為什么差這么多,老板笑笑說:“不瞞你說,這是貼牌膜,質量肯定要差一點,不過便宜,用起來也差不多。” 據(jù)了解,現(xiàn)在市場上最多的就是貼牌膜。所謂貼牌膜,就是把無牌膜打上自家商標或是知名的品牌商標,于是無牌就變成了有牌,價錢就能翻幾番。 無牌膜的來源,最初大多是從廣州的一些檔口批發(fā)到各地汽車配件市場,而現(xiàn)在比較多的是從東南亞、韓國、臺灣等地進口過來的,有了“進口”兩字,商家便會趁機抬高價格,但質量并沒有因此就得到提高,很多的進口膜也就是染色膜。 還有極少數(shù)就是從歐美進口過來,這些相對質量就比較可靠,但是價格也會翻幾倍,屬于無牌膜中的優(yōu)質品。 另一種就是純粹的假膜了,一張深色的塑料紙而已,成本只有幾十元,往上面敲一個商標,身價就成倍的飆升。 “不管是幾十元成本的塑料紙,還是幾百元成本的貼牌膜,都是假膜,而且是貼膜市場的半壁江山,市場上的膜,80%是假的。”林先生說。 當場提供質保卡可能有詐 “貼牌膜也有質保卡?” “有!怎么會沒有,膜都能造假,質保卡算什么。” 林先生告訴記者,比如有的品牌的質保卡通常都不是當場就能拿到,一般是通過總公司寄到消費者手里,有的店家當場就提供質保卡,就可能有詐。還有的店家稱不拿質保卡可以砍掉多少價格,那也不能相信。 “一些客人認為收到質保卡就能放心了,但是還是必須上網(wǎng)或打電話去核實真?zhèn)危揖驮?jīng)看到過一張假冒的質保卡,做得非常逼真,還有PICC防偽標簽,但是真的質保卡其實是沒有這個標簽的。” 還有一種更惡劣的情況,一些經(jīng)銷商瞞著總公司,暗中給消費者貼假膜,但是收真膜的錢,而質保卡也是真的,這種情況往往導致萬一出現(xiàn)問題,消費者說不清的尷尬境地。 林先生表示,即使在一些品牌的授權店,也會出現(xiàn)以假充好的情況,因為消費者沒有能力鑒別真假好壞,主動權全在商家手中,能被忽悠的地方太多了,這就要看企業(yè)的誠信和職業(yè)道德,而作為消費者也不能掉以輕心。 車膜作假成為重要利潤點 “現(xiàn)在賣車競爭這么激烈,說實話,車本身的利潤很薄,幾乎賺不到什么錢,所以要賺錢就要動別的腦筋。” 一位汽車4S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假貼膜泛濫,和車市的業(yè)內潛規(guī)則也不無關系,保險和車輛配件是銷售商的兩個盈利點,也是最容易出現(xiàn)忽悠的環(huán)節(jié),而貼膜則作為車輛配件中最容易讓消費者上當受騙。 由于車膜貼上后很難取樣,而消費者大多對車膜的作用不甚了解,很多情況下就算是貼到了假膜,也有可能渾然不知。 “就算貼上了普通塑料紙,不是很講究的消費者只是會覺得為什么夏天會這么熱,但只要膜本身不出開裂之類的問題,也不會深究,要是遇到以次充好的情況,就被蒙得更徹底了。”很多情況下,假膜只有在幾年后壽終正寢,更換時才會被發(fā)現(xiàn)。 現(xiàn)在商家都擺出買車送貼膜的方式來促銷,一般所贈送的車膜都會報價在2000元至3000元之間,車主往往以為因此就得到了優(yōu)惠,其實殊不知商家送的膜都是假冒偽劣產(chǎn)品,因為商家所要追求的就是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利潤。 “單賣一部車子其實賺不了幾千元,有的甚至只能賺幾百元,那么就要想方設法從別的地方謀取利潤。“如果出了什么狀況,大不了就重新?lián)Q膜。” 暴利行業(yè)呼喚企業(yè)誠信 假貨蔓延得如此猖狂,使得汽車美容行業(yè)已經(jīng)成為一個暴利的產(chǎn)業(yè),其實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 筆者從經(jīng)營汽車銷售多年的陳先生處了解到,首先,在從批發(fā)市場到小的各個汽車美容店面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多數(shù)的汽車裝飾店老板對這項業(yè)務并沒有很深的知識,只關心進貨的價格,不了解品牌和質量,給那些造假和貼牌提供了溫床,于是黑心商家便以次充好,魚目混珠,造成了汽車貼膜市場極其混亂的局面。 還有就是買車的消費者的心態(tài),“因為除非是壞得很嚴重,必須更換,絕大部分的車主都是給車貼一次膜過終生,所以不少車主都會想要給車子貼好一些的膜,而價格貴在人們的印象里就等于質量好,由于缺乏了解,很多人都是‘只買貴的,不選對的’,另外,初次購買汽車的車主會比較相信4S店,而且為了省時省力,經(jīng)過4S店的促銷一忽悠,往往貼了假膜還覺得自己節(jié)省了一筆開支。” 但是最根本的就是低成本高利潤,“就說貼一部車的成本,就算是正牌的,其實也不過四五百,但是這個只是說材料成本,貼牌膜就更低了,貼整車不會超過100,但是賣給消費者,至少也要1000以上,這樣的利潤刺激誰不動心。” 薄薄一張貼膜,內行看得出門道,而外行也只能看看熱鬧。消費者和商家專業(yè)知識的不對等,使得忽悠變成了司空見慣。在這場不對等的競賽中,除了消費者要提高維權意識外,只有商家的自律誠信才能終結貼膜市場的混亂現(xiàn)狀。 提醒 留下“邊角料”送檢辨真?zhèn)?/strong> 市場假貨橫行,如何才能辨別真假?李小姐告訴記者,雖然肉眼辨別需要一定的專業(yè)知識,普通消費者很難掌握,但是只要多留一個心眼,還是可以明辨真?zhèn)巍?/font> 首先,許多貼膜生產(chǎn)廠家都會有自己的防偽措施,如3M公司就有網(wǎng)上驗證系統(tǒng),每個購買3M貼膜的客戶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電子質保卡號,這是不可仿制的。因此消費者應該在購買貼膜后主動向商家索要防偽信息,并盡快驗證。 “現(xiàn)在買車送膜的現(xiàn)象很普遍,但是很多消費者就會因此而忽略維護自己的權益。”李小姐表示,3M公司一般不會建議授權店贈送貼膜,但如果消費者遇到買車送膜的優(yōu)惠,千萬不要忘記向商家索要發(fā)票以及電子質保卡號,不要因為是贈品而掉以輕心。 貼膜一旦施工完成,如要檢測,最麻煩的怎么取樣,取一小塊就會破壞貼膜的完整性,萬一是真的就損失大了。對此,李小姐建議,消費者可以要求到施工地點監(jiān)督貼膜施工,然后在用剩下的“邊角料”上取一些樣本以備送檢,這樣既不會破壞貼膜的完整,也有利于檢測的準確性。2026世界杯在哪|西班牙首发|nba虎扑快船专区|澳客中国竞彩网|中国足球世界杯出线了吗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