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廣州車展(微博)上,各式本土品牌產品群星薈萃。包括內資品牌,合資企業的自主品牌,都將有標志性產品出現,一股合資自主品牌潮流更來得迅猛。
嚴格地說,合資企業的自主品牌實質上是這些企業的中低端產品,充當著合資企業擴大在經濟型轎車市場份額的任務。
目前語境中的自主品牌,還是指內資企業的產品。在此前奇瑞、吉利、比亞迪等在中低端市場做大之后,隨著一汽奔騰、上汽榮威(微博),以及現在廣汽傳祺、奇瑞瑞麒等品牌的出現,自主品牌正在共同開啟進軍中高端市場的大幕,這是更值得注意的趨勢。
另一方面,國內自主品牌現在已經進入規模化發展的階段,奇瑞、吉利等未來幾年的產銷規模均指向百萬輛。在廣州車展之后,中國一汽也將迎來自主100萬輛汽車的下線。而近日上汽完成了高達100億元的募資,也將用于自主品牌乘用車和商用車的加速發展,在未來五年形成乘用車達到百萬輛的產銷規模。
一個更重要的突破將來自東風汽車公司和中國臺灣裕隆集團合資推出的納智捷大中華品牌。由于合資股東雙方均為中國企業,并由合資公司注冊納智捷品牌,因此納智捷是名符其實的自主品牌。更重要的是,納智捷一出世即定位中高端市場,并在品牌定位、產品和營銷服務等,均有差異化的發展策略,目標是在世界范圍內與國際汽車品牌競爭。
因此,納智捷更代表著一種“華系車”時代的到來———不僅是在產品上有所突破,更必須形成可行的差異化發展戰略。在今年廣州車展的大練兵之后,明年隨著納智捷第一款SUV上市,以及其他自主品牌高端化產品的加強,可望使2011年成為“華系車元年”。
目前方興未艾的自主品牌高端化潮流,將推動“華系車”出現。“華系車元年”能否真正到來,需以自主品牌高端化是否有突破為標志。
自主品牌要完成高端化,借用別人老技術老平臺的“第一條道路”則將是走不通的。技術的領先才能完成高端化,此前一批借用合資伙伴老平臺的產品,與合資企業的自主品牌并沒有不同。因此,唯有通過收購或合作,融合世界先進技術,或自身在核心技術上有真正突破的自主品牌高端化產品出現,才能催生真正的“華系車元年”。
“合資品牌向下,自主品牌向上”是近年來的一個發展趨勢。合資品牌向下似乎勢如破竹,自主品牌向上則路途艱難。但實際上,合資品牌向下只是一種做大的計策,自主品牌向上卻集合著做強的終極目標,并也存在著市場突破點。例如在目前由國際品牌構建的高端產品價格體系中,自主品牌需加以打破,以中端價格來提供高端產品,提高性價比。這在自主品牌發展低端產品時,已有充分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