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期間,國內汽車市場的發展目標是什么,每年到底能生產多少車,各個廠家又是如何做規劃的?在2010年末,這些問題都漸漸浮出水面。
在近期舉" />
在“十二五”期間,國內汽車市場的發展目標是什么,每年到底能生產多少車,各個廠家又是如何做規劃的?在2010年末,這些問題都漸漸浮出水面。
在近期舉行的汽車企業“十二五”規劃座談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介紹,各主要車企均介紹了未來的產銷規劃,綜合來看,到2015年我國汽車產能將達到2300萬~3100萬輛,幾年內還將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
事實上,今年我國汽車銷量將達到1800萬輛,超過美國歷史最高水平,在這一歷史時刻審視“十二五”規劃,除了“量”外,更需要在“質”上找到發展方向。
強弩之末?
對于2010年—這“十一五”最后一年銷量,業內普遍預計將在1800萬輛左右。不過,行至年終,汽車行業銷量月度增速逐步下滑,同比增長由原先的全年31%下調為27%,其中,轎車增長23%,重卡增長51%,客車銷量增長22%。
不過,即便如此,對于“十二五”的發展狀況,業界也普遍持樂觀態度。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助理秘書長杜芳慈用“需求”一詞概括。在他看來,在13億人口的前提下,這樣的增速出現得并不突然。
“人均月收入在1000美元以上以后就是汽車迅速進入家庭的時代,我們已經過了這個坎兒了,我們國家有3億多個家庭,像美國,每個家庭大概都有1輛車,它大概保有2億輛車,我們如果保有2億輛車,大概才是2/3的家庭有車。我認為還會發展下去。從諸多現象來看,乘用車產能增速低于需求增速。”杜芳慈表示。
除了汽車行業協會持有“看多”的觀點外,主機廠也是如此。上海汽車(600104.SH)總裁陳虹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對于中國汽車企業來講,現在應該是幸逢其時,這對上汽本身的發展是一個非常大的推動。上汽已經開始在考慮怎么做到年銷量400萬(輛),300萬(輛)已經不再是門檻了。”
陳虹強調,由于中國目前千人擁有汽車數量僅為52輛,還不到全球人均水平的一半,那么接下來肯定會有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
從今年的情況看,主流乘用車企業產能利用率達到歷史較高水平,已經接近或達到飽和生產。數據顯示,1~8月汽車行業產能利用率已達88%。因此,擴產仍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各大車企投入精力最大的事情。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顧問沈寧吾表示,在工信部委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編制的中國汽車工業“十二五”規劃課題研究中,“十二五”期間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是,汽車工業保持穩定增長,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自主品牌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建成世界汽車出口重要基地和出口大國,全面提升在世界汽車工業中的地位。
具體目標包括:汽車產量達到2500萬輛/年,摩托車產量達3800萬輛/年;全行業工業總產值(年度)達到4.5萬億元,汽車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達到2.3%;整車出口占汽車總產量的10%~15%(含海外生產產品)。
隨著汽車行業總體銷量大幅增加,行業集中度也會同步,產業集中度將是“十二五”期間政府部門主抓的關鍵點,行業排名前5家企業所占市場份額的總和要比2010年提高10個百分點,并形成3~4家年產達400萬輛以上的大型企業集團。
而在產品方面,各種混合動力乘用車年產量將達到乘用車總產量的10%~15%,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實現商品化,各種純電動乘用車年產量達到乘用車總產量的3%~5%,燃料電池汽車小規模示范運行,各類替代燃料汽車在有條件地區全面實現產業化。
總體上在努力實現汽車保有量翻一番的同時,燃油消耗量增加不超過50%。此外,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將達到50%,其中自主品牌轎車市場占有率達到40%。關于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的表述,也是首次進入到我國產業規劃中來。
強者恒強
在政府委托行業協會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同時,國內各大汽車廠商都在緊鑼密鼓地制定“十二五”發展大計。
截至目前,已有部分廠商率先公布其“十二五”規劃,去年國內排名前十的汽車大集團:上汽、一汽、東風、長安、北汽、廣汽、奇瑞、比亞迪、華晨、吉利,再加上江淮和長城,在“十二五”規劃最后一年,即在2015年,初步規劃的總產能將達3250萬輛左右,“胃口”實在不小。
一汽集團規劃到2015年銷量超過40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比例超過50%。一汽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在一汽的“十二五”規劃中,電動汽車成為重要內容,60項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成為重點突破目標。隨著對新能源技術的大規模研發,其“十二五”研發費用將超190億元。
上汽集團雖然沒有提出具體目標,但始終強調保持市場20%的份額不動搖。這不僅包括常規動力車輛,也包括新能源車輛。這也就意味著,“十二五”末,上汽很有可能成為國內首個突破600萬輛的汽車企業。
北汽集團到2015年,力爭進入世界汽車行業排名前15位,進入世界500強。北汽集團計劃2015年實現產銷300萬~350萬輛的目標,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產能力爭達到70萬輛,進入自主品牌汽車生產企業第一陣營。
而奇瑞、華晨、吉利都制定了到2015年,銷量達到200萬輛的目標。其中奇瑞更是強調屆時新能源汽車銷量超5萬輛,實現銷售收入超900億元。即便是長城汽車和華晨汽車也分別將銷售目標定在180萬輛和150萬輛。
事實上,在“十一五”末期,汽車產業已經顯現出強者恒強的態勢,“小”企業包括長豐、力帆、吉奧,處境均不理想,要么選擇被收購,沒有規模效應已經很難在未來五年的中國汽車市場中立足。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