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回顧
(一)車險市場持續快速發展
1.2010年車險保費快" />
2010年回顧
(一)車險市場持續快速發展
1.2010年車險保費快速增長。截至2010年11月,車險行業實現保費收入2700億元,預計全年保費收入將超過2900億元,同比增長36.96%,為2005年以來的最高增速,2001年以來的第二高增速。
3.新車拉動是快速發展的主因。2010年,我國汽車市場延續了2009年的高速增長勢頭,1至11月全國汽車產銷分別為1640.01萬輛和1639.54萬輛,同比增長33.71%和34.05%,預計全年將超過1800萬輛。按照車均保費3000元測算,2010年新車對行業發展的拉動作用高達25個百分點。此外,由于監管持續加強,市場秩序不斷好轉,行業車險費率水平持續回升,這也是2010年車險市場快速發展的另一重要原因。
深入分析可知,2001年以來的10年,國內車險市場發展主要是新車拉動型市場,即車險行業發展主要得益于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圖2表明,2001年以來,新車銷售對車險市場的拉動作用始終在18%以上,是行業發展最主要的推動因素。
(二)全行業實現扭虧為盈
經過若干年的行業性虧損,在2010年,車險行業成功實現了扭虧為盈,這也許是2010年車險市場最給力的一個事件,也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個事件。為何對于一個看似很正常的事情給與如此高的評價?也許很多人會覺得評價過了頭,但如果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和分析這一問題,就不會覺得奇怪。
作為商業企業,在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同時,實現自身盈利是企業經營的基本原則,然而這樣一個眾所周知的道理,在以前的車險行業卻很少被人提及。尤其是2006年交強險實施以前,“粗放經營”、“跑馬圈地”是車險經營管理的代名詞,“價格戰”是車險市場競爭的標簽,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各家公司首先追求的不是效益,而是保費規模,競爭手段較為簡單,管理上也較為粗放,規模與效益的矛盾、發展與規范的矛盾,始終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造成的結果就是隨意降價、行業虧損。
2006年上半年,保監會出臺了19號文件,將車險費率的最高優惠從50%降低到30%,反映了保監會建立一個由亂趨治、理性競爭的車險市場的政策目標,是車險市場價格體系的理性回歸,也拉開了加強車險市場監管的序幕。2008年保監會出臺了70號文件,對車險市場發展具有重要意義,70號文件的發布,標志著整個車險市場進入轉型期,伴隨著“見費出單”等一系列舉措的實施,車險市場逐步走向規范,盈利能力不斷加強,最終成功扭虧為盈。應該說,這一輪轉型是在監管部門強力推動下開始并展開的,監管是主要動因,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保險公司自身的經營理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效益第一的經營理念逐步成為行業共識,也是推動轉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2010年行業盈利是一個轉折點,在很大程度上標志著車險行業已基本完成了轉型,雖然從長遠看轉型仍將持續,但這一輪行業轉型將暫告一段落,轉型后的市場競爭將呈現新的特點,車險市場將走向何方,一方面取決于監管,更重要的則取決于保險公司自身。
(三)市場集中度繼續提高,市場格局更加穩定
繼2008年、2009年車險市場集中度提高后,2010年繼續大幅提高。2010年11月,車險市場前三家公司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和太平洋產險合計市場份額為67.96%,比2009年上升了2.82個百分點,市場格局日趨穩定。
過去10年,從2004年開始,車險市場集中度開始大幅度下降,至2007年達到最低點63.42%,即轉型前的幾年車險市場集中度是下降的,轉型后逐步回升,似乎是2006年以前所謂的市場化競爭更加有利于小公司成長壯大,而2008年以后則制約了小公司的發展,實際上并非如此。表面上看,中小公司確實在2006年以前占據了更多的市場份額,但這一結果是以全行業虧損作為代價的,是一種沒有質量的發展。轉型期開始后,市場集中度開始回升,恰恰表明中小公司在發展方式上仍需轉變,競爭能力仍有待提高。而且,從整體而言市場集中度是上升的,但就某一公司而言,市場份額也是有升有降,同樣是中小公司,轉型快的、競爭力強的,市場份額也得到了提升。因此,不能簡單地用市場集中度的上升和下降來評價和決定行業發展模式,在任何模式下,提升自身競爭實力才是根本。
(四)商業車險定價機制改革試點有序推進
2010年1月1日,北京商業車險費率浮動機制正式實施,標志著新一輪商業車險定價機制改革拉開序幕。繼北京之后,深圳、廈門等地也開展了類似的改革試點,試點呈逐步擴大的趨勢。從北京一年來的運行情況看,整體情況較為平穩,達到了獎優罰劣、提高交通安全意識的目的,促進了車險費率水平的進一步公平、合理,為定價機制改革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2002年,在深圳、廣東相繼開展了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試點,2003年實施了全國車險管理制度改革,將車險條款、費率制定權下放給各保險公司,實行自主開發產品、自主定價的產品監管制度。經過3年多的運行,實踐表明,由于國內車險市場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過度市場化的產品監管制度并不適合國內車險市場的實際情況。而本輪改革采用了分區域試點的方式,且著重于定價機制,充分體現了監管部門審慎的態度。從長遠來看,毋庸置疑,費率市場化是大勢所趨,但通過何種路徑去實現,采用哪種運行模式,則有多種選擇,采取適合國內車險市場實際的方式才是問題的關鍵。
(五)新渠道蓬勃發展,渠道競爭日益凸現
縱觀車險行業發展歷程,真正注重銷售渠道,應當是2006年交強險和行業條款實施之后。如前所述,由于競爭手段的簡單化,若干年前保險公司主要是依靠低價格、高手續費來參與市場競爭,銷售渠道還遠沒有提高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交強險和行業條款實施后,保險公司日益注重銷售渠道管理,逐步加強了營銷創新和服務創新,銷售渠道建設和管理水平也不斷提高。
2010年是車險市場蓬勃發展的一年,同時也是新型銷售渠道大力發展的一年。經過多年的積淀,電話銷售逐步被廣大客戶接受和認可,2010年1月至9月,電銷車險業務在全行業的保費占比已達到5.3%,部分公司電銷業務占比超過20%,已成為車險業務重要的銷售渠道之一。此外,部分公司推出或強化車險網上投保,探索店面直銷,新型渠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充分體現了轉型期各家保險公司“渠道為王”的競爭策略。新渠道的發展,不僅提高了保險公司的競爭力,而且也增加了消費者的投保途徑,增強了便利性,使消費者可以享受更加便捷的投保服務。
2011年展望
(一)行業保持穩定發展
由圖1可見,在2004年、2007年出現高速增長之后的第二年,車險市場增速均顯著回落,2011年是否也會重復這一規律?雖然2011年新車市場增速必將放緩,但由于新車銷量的基數已很大,在未來幾年,新車對車險市場的拉動作用仍將較為顯著。即使2011年新車銷量與2010年持平,則其對車險市場的貢獻度也將超過18%。因此,筆者認為,在沒有其他重大政策變動的情況下,2011年車險市場仍將保持較高增速,預計增速將在20%左右。
(二)行業仍將實現盈利
雖然在2010年實現全行業盈利之后,2011年的市場競爭形勢將存在一定的不確定因素,可能有部分公司將更加注重業務規模和市場份額,而使得價格競爭更加激烈。但總體而言,一是在2010年12月28日召開的全國保險業情況通報會上,吳定富主席在講話中仍然將“強化市場行為監管,加大市場規范力度”等作為監管工作的重點,因此,監管思路沒有大的變化,市場環境不會出現較大波動。二是保險經營規律決定了2011年具備較好的盈利基礎,行業仍處于盈利周期。因此,雖然2011年行業利潤可能會被攤薄,但仍然會實現盈利。
(三)轉型后競爭更加激烈,市場分化更為嚴重
此輪轉型之后,車險市場競爭方式將進一步升級,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競爭在表面上可能仍然表現為價格或費用資源的投入,但簡單的價格戰已無法奏效,實質上更加重要的是各保險公司的銷售渠道體系、資源配置能力、客戶細分能力、后臺運營能力、信息技術支持水平、業務管控能力和服務能力等諸多方面,競爭結果取決于綜合運營能力的比拼,各公司經營結果的差異化程度將進一步擴大。
(四)汽車行業新政導致車險客戶群發生變化
2011年取消購置稅優惠,且北京地區開始實行搖號限牌政策,上述政策將導致不同地區車險客戶群的差異化,進而導致銷售、服務等流程的差異。一方面,在北京等一線城市,小排量車的銷售占比將逐步下降,保險公司對中高端車客戶的爭奪將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在二三線城市,小排量車仍將是消費主力,在車險業務中的占比降逐步提高。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