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1年國內上市乘用車企業出現凈利潤大面積下滑的局面后,日前扎堆出爐的汽車企業2012年財報再次重現了這一狀況。
年報顯示,10家主流上市車企中,除上海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凈利潤同比增長外,其他6家車企——東風、一汽轎車、一汽夏利、廣汽、江淮、比亞迪的凈利潤皆同比負增長。
在釣魚島事件中受挫的日系合資企業的業績下滑,也直接重創了三大國有車企集團一汽、東風和廣汽。
此外,長城繼續成為民營車企的盈利先鋒,比亞迪則以94.12%的同比降幅居凈利潤跌幅榜首位。
目前,日系車在華的不確定性風險依然存在,自主品牌的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大,車企盈利翻盤的目標仍十分艱巨。除了限購帶來的車市微增長以及合資品牌價格不斷下移帶來的壓力外,盈利結構和企業戰略雙轉型未完成仍是自主品牌經營的風險所在。
三大國企受挫
3月29日,廣汽發布2012年財報:全年實現凈利潤11.3億元,同比比下滑73%。其中第四季度營業收入43.1億元,同比驟降61%,虧損7.05億元。
廣汽在年報中稱,業績出現大幅下滑的原因在于兩方面,一是投資收益由2011年的46.5億元下滑至26.4億元,縮水近一半。其中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銷量下滑是主因,此外,廣汽菲亞特投產初期的經營性虧損、行業競爭加劇以及中心城市限購等原因也導致其投資收益減少。第二個原因是政府補貼由2011年的10億元下滑至2012年的1.4億元。
受到波及的還有同樣擁有兩家日系合資車企的東風汽車。東風集團(00489.HK)財報顯示,2012年收入1240.36億元,按年下降5.6%,純利潤下滑13.2%至90.92億元。同期政府補貼由去年的4.57億元增至7.45億元。
2012年,東風集團累積銷售車輛215.54萬輛,同比下降0.8%,其中乘用車約174.07萬輛,同比僅增5.7%。
東風集團董事長徐平在公告中稱,銷量之所以出現少有的低于行業增速的情況,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去年9月以來,日系車品牌乘用車銷量急劇下降,東風日產、東風本田銷量遭受損失,沒有達成全年目標”。
雖然一汽夏利目前仍沒有公布其2012年財報,但在1月31日已發布的業績下滑預警中,該公司預計2012年全年凈利潤為10938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約35%-85%。盡管一汽夏利方面表示,利潤削減主要由于關停了部分經濟型老產品造成銷量降低,但參股30%的一汽豐田才是一汽夏利的主要利潤來源。然而,僅去年9月份,豐田就損失了在華月度目標銷量的一半。
一汽轎車也陷入了虧損。根據其1月30日發布的預警,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由2011年的2.17億元急轉直下為“虧損50000萬元至80000萬元”,這是繼2011年第四季度虧損5.36億元后,一汽轎車再度巨額虧損。其銷量也明顯下滑,18萬輛的全年銷量,同比下滑了23.7%。
相比之下,與美系品牌合資的上汽和長安是僅有的兩家獲得凈利潤增長的上市國有車企集團。
上汽2012年實現營業總收入4809.8億元,同比增長10.6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7.52億元,同比增長2.62%。
旗下合資企業長安福特的新產品密集上市,也讓長安汽車成功逆襲。長安預計2012年度凈利潤為約14-16億元,同比增長44.64%-65.30%。此外,自主品牌業務轉型升級初見成效、產品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也被認為是其業績上升的主因。
盈利差距擴大
自主品牌的盈利格局也在不斷分化。在長城以56.92億元的凈利潤繼續逆勢上漲時,比亞迪的凈利潤卻下滑了94.12%。不過對于自主品牌上市企業三強而言,最根本的差距并非利潤總額,而是利潤結構。
財報顯示,長城汽車2012年共售出整車62.14萬輛,較2011年增長34.31%,營業收入增長43.4%至431.6億元,凈利潤更是達到66.14%的同比增幅,這緣于最重要的指標汽車業務毛利率由2011年的24.91%上升至26.87%。同樣,吉利汽車2012年累計銷售48.3萬輛,同比增長15%,但由于帝豪系列高端車的銷量占比已達到三成,直接帶動凈利潤同比增長32%至20.4億元。
比亞迪則相反,在約8100萬元的凈利潤中,有政府超過5億元的補助。單就業務盈利而言,比亞迪是虧損的。實際上,2012年比亞迪在汽車業務上的收入微增長了3.11%,至246.45億元,但由于毛利率降低,同時又受累于太陽能業務的虧損,其企業營業收入同比降低4.04%。如果說毛利潤的提升和海外業務是自主品牌對抗車市低迷的兩條腿,顯然比亞迪尚未完全站起來。
顯然,過去3年,3家自主品牌車企的盈利差距在進一步擴大,尤其是長城與比亞迪,兩家公司2010年凈利潤分別為26.98億元和25.23億元,但到2012年,長城凈利潤已經是比亞迪的約60倍。
不過無論是長城還是吉利,都仍處在轉型期。年報顯示,去年長城SUV銷量達到28萬輛,增幅高達90.01%,轎車銷量為19.9256萬輛,同比僅增長6.27%。改善產品結構成為長城今年的主要戰略目標。對吉利而言,重點發展盈利能力較好的帝豪品牌和已經盈利的SUV產品,也是其產品結構調整的主軸。2012年則是比亞迪“三年調整期”的最后一年,“三年調整期的結束意味著比亞迪將正式踏入‘二次騰飛’元年。”比亞迪的業績公告如此顯示。
2013年,比亞迪將推出多款新車來加速恢復汽車業務的元氣。比亞迪在公告中表示,得益于汽車銷量大增,今年第一季的純利將較去年同期的2700萬元提升超過50%。
劫難重重的江淮汽車也依然沒能迎來曙光。2012年,由于受行業增速放緩、巴西出口下降以及同悅召回等因素影響,江淮凈利潤僅4.95億元,同比下降 20.31%。不過經過2012年的蟄伏,2013年江淮旗下自主品牌兩大車系將迎來全面更新。
當然,隨著2013年政府采購自主品牌車型力度的加大,自主品牌車企也將從中受益。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