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會成員、市場和營銷執行副總裁蘇偉銘近日宣布,大眾品牌進口汽車將與上海大眾進行戰略合作。大眾中國將初步在大眾進口汽車未來有可能布局的三、四線城市挑選30家上海大眾的經銷商,建立“店中店”,授權其銷售進口途銳及邁特威T5,并同時針對這兩款車型授權修車和備件服務。
本次大眾中國與上海大眾的合作,是雙方自斯柯達進口車業務后的又一次戰略合作。對于大眾進口汽車而言,此次戰略合作將提升大眾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同時可以借力上海大眾的網絡順利攻入三、四線城市;對于上海大眾來說,則有助于將產品線拓展至高端SUV及高端商務車市場。
低成本快速擴張
據了解,2008年至2012年五年時間內,進口車總市場的增長是35% ,大眾進口汽車的增長幅度則是64.8%。蘇偉銘預計,今年大眾進口汽車的增長率大概在4%-5%左右,已經不像當初那么快速了,因此提升進口車業務迫在眉睫。
據蘇偉銘介紹,本次選擇合作的網點里,同時經營大眾進口汽車和上海大眾品牌的經銷商很少。截至2013年8月,上海大眾汽車旗下的大眾品牌銷售服務網點有979家,全國地級市網絡覆蓋率超過80%,1-8月銷量累計100余萬輛。而大眾進口汽車目前在中國布局了123家銷售網點,今年前5個月的銷量約為3.2萬輛。
此次擴網的地區基本集中在三、四線城市,蘇偉銘解釋稱,在三、四、五級城市,大眾進口汽車的滲透率(以城市為基礎)只有22%,也即100個城市只有22個城市有該品牌的網點。“我們在這些城市的市場份額是4%,并沒有達到我們在一、二線城市10%的水平。而大眾進口汽車雖然不算是豪華品牌,但它的建店成本也不低。”蘇偉銘表示,在一、二線城市布一百個網點,和在三、四線城市布同樣多的網點,其銷量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大量布點有一定難度,而大眾中國既想維護這個品牌的形象和價值,又要兼顧投資商的回報和風險,在此背景下開始考慮與合資公司上海大眾合作。
“店中店”展示銷售
大眾中國強調,本次戰略合作所選擇的上海大眾經銷商均在大眾進口汽車網絡布局空白的城市,與大眾進口汽車經銷商在銷售區域上沒有重疊,因此不會對后者現有的渠道造成沖擊。并且,有別于“并網”的概念,此次大眾進口汽車選擇了以“店中店”的形式,將產品放置在上海大眾汽車部分授權經銷商的店面進行展示和銷售,這些車型將由該經銷商和上海大眾汽車直接負責售后服務,但將采用大眾進口汽車的售后服務體系。上海大眾方面透露,未來將根據市場表現和消費者的需求,不排除繼續引入更多進口車型。
“途銳不會國產”
記者從北京一位大眾進口汽車經銷商處獲悉,經銷商對大眾進口汽車熱情不高的原因在于,不少商家擔心未來銷量走俏的進口車將面臨被國產的命運,而這也就意味著到時自身網絡上將少了一款主力產品。此次,蘇偉銘首次給了商家一個定心丸——“途銳不會國產”。此外,他還透露,最近大眾邀請了國內的經銷商到其總部狼堡參觀了進口車未來3年的產品,其中也包括受到追捧的SUV車型,以此穩定經銷商的發展信心。
關于同款車型未來在兩套體系銷售的返點政策問題上,蘇偉銘表示,目前內部已經有了測算結果,會在政策上體現差異以保證兩種體系商家的利益平衡,并且已經跟上海大眾達成了一致。“首先,我們在返點利益上肯定要體現已經做了前期投入的進口大眾經銷商的利益,因為上海大眾商家目前是用現有渠道直接銷售進口車,也即節省了前期的渠道建設成本。”他告訴記者,“但這個返點差距也不適宜拉大,如果差距大的話,上海大眾經銷商就會考慮直接從進口大眾經銷商處提車來銷售而繞過大眾中國。”
對于進口車銷量的預期,大眾中國并不是太激進。蘇偉銘表示,去年123個網點實現了8.4萬輛的銷量,今年預計在8萬輛左右。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