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當市場具備了有效的制度安排與公平競爭兩個必備要素時,結果才能在保證消費者正當權益不受侵害同時,實現提升社會公共與公眾福利的目標。
現有相關汽車廠商借助于所謂4S店謀取暴利的行為,并沒有違反有關部門制定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規定。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是制度的缺陷為相關汽車廠商提供了謀取壟斷暴利的“空間”。
現行相關制度的缺陷,可以說是汽修暴利得以存在并使消費者在過去多年里深受其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此意義角度講,如何盡快使相關制度健全,并進而在打破品牌壟斷前提下,對消費者正當權益提供有效保護,顯然無疑是相關監管與制度設計部門不能回避的一個重要問題
“買得起,修不起”,是不少中國車主長期以來的切身感受。日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汽車維修協會聯合發布國內常見車型“零整比”系數研究成果。首次披露18種常見車型“整車配件零整比”和“50項易損零整比”兩個重要系數。數據顯示,北京奔馳C級W204車型“零正比”系數高達1273%。通俗的理解,就是在中國更換這輛奔馳車所有配件的花費,可以購買12輛新車。還有在中國保有量巨大的豐田旗下車型雅力士“零整比”達到720.28%。調查中,所有品牌車型中僅有少數幾種“零整比”低于300%。
對此,不用懷疑,在中國內地市場存在如此之高的汽車維修暴利,肯定是相關汽車品牌生產、銷售與維修商見利忘義盤剝消費者利益的不道德行為,而且理當也應該受到譴責。不過與此同時筆者也認為,如何將現有對汽修暴利的譴責轉化為制度的進步與健全的動力,或許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首先就制度建設要求講,眾所周知,包括汽車銷售、維修在內的任何一種市場制度安排,其中最重要的有一點就是要對有可能形成的壟斷暴利有所預期,并進而能夠在制度機制層面上做好應對與準備,想如此才能在市場公平競爭前提下,保證消費者的正當權益盡可能地不受侵害。換句話也就是說,只有當制度面對市場壟斷、暴利時能夠及時作出“反擊”反應,并進而使相關侵害消費者行為受到懲罰時,相關的制度才能稱得上是一種“好”的制度。在此具體就以國內品牌汽修暴利現象來說,不難看出,國內汽修市場之所以存在更換一輛車所有配件的花費可以購買12輛新車怪象,背后原因固然有相關品牌汽車廠商利欲熏心。可同時也不得不要承認,現有相關汽車廠商借助于所謂4S店謀取暴利的行為,并沒有違反有關部門制定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規定。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是制度的缺陷為相關汽車廠商提供了謀取壟斷暴利的“空間”。
還有就市場制度與消費者關系講,可以肯定,現代社會人們之所以要選擇市場經濟作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主要模式,主要就是因為人類社會發展歷史已經證明,這樣的經濟模式,能夠在有效制度環境中,最終可以實現提升社會公共與公眾福利水平的目標。對此說白了就是,只有當市場具備了有效的制度安排與公平競爭兩個必備要素時,結果才能在保證消費者正當權益不受侵害同時,實現提升社會公共與公眾福利的目標。在此同樣以國內現有的汽修暴利怪象來說,顯然不能否認,與相關汽車品牌商的見利忘義相比,現行相關制度的缺陷,可以說是汽修暴利得以存在并使消費者在過去多年里深受其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此意義角度講,如何盡快使相關制度健全,并進而在打破品牌壟斷前提下,對消費者正當權益提供有效保護,顯然無疑是相關監管與制度設計部門不能回避的一個重要問題。
所以,面對國內相關汽車品牌維修暴利怪象,筆者就此很想說一句:對汽修暴利要從輿論譴責轉向制度健全與制度監管。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