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國家新聞辦公室發布的《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指出,國家將制定新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準入條件,支持社會資本和具有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參與新能源汽車科研生產。新政策為跨國企業在華布局新能源汽車發展創造了條件。
綜合此前一系列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跨國企業在國內進行研發生產新能源汽車,不僅能進入工信部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下稱“新能源汽車目錄”),還能獲得一定的政府財政支持,更重要的是可以自由選擇合作伙伴。
合資品牌進軍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不僅豐富了市場上的新能源產品,還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商業模式探索方面有重要意義。
新合資模式出現
騰勢的問世,代表著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研發發展方面的新探索。4年前,比亞迪與戴姆勒合資曾在業內引起轟動,雙方在深圳注冊成立了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并于2012年推出了中國首個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的品牌DENZA騰勢。
曾經有很多人質疑該項目最終無法落地,因為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一家跨國汽車公司在國內最多有兩家合資公司,而戴姆勒在國內已經有北京奔馳和福建奔馳兩個名額。最終這家科技公司生產的可能只是汽車技術。
比亞迪擁有業界領先的動力電池技術和驅動技術,戴姆勒擁有歷史悠久、享譽世界的整車制造科技,合資公司有效整合了比亞迪和戴姆勒雙方的技術、工藝、設計等資源,而又了解中國國情和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
今年4月的北京車展上,騰勢的第一款電動車產品正式上市,也意味著該合資項目正式落地。新的產品暫時讓人們忘記了對其價格的關注,在關于騰勢的媒體報道中,特斯拉似乎一直都是騰勢品牌的“坐標系”。但自主品牌一款新電動車的上市,消費者首先關注的是價格,去掉政府補貼后消費者是否買得起。
新商業模式探索
與戴姆勒新建立合資公司不同,寶馬利用在華合資公司推出了合資自主品牌——之諾,該品牌的首款產品1E就是一款純電動車。盡管1E承擔的更多是品牌建設方面的工作,但寶馬還是希望這款車能夠為其在華電動車的推廣做更多工作。
基于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狀況,華晨寶馬認為,現階段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因素除了車型不夠豐富、充電樁布局受限外,還在于消費者對產品購買還存在眾多疑慮和不確定性。為了打消消費者的疑慮,之諾1E只采用租賃的方式,針對企業和私人用戶開展業務。
租賃,一是給消費者一個試用的機會,二是消費者只承擔使用成本,而沒有售后和對殘值率的擔憂。之諾品牌的首家展廳位于北京三里屯SOHO,戰略合作伙伴包括寶馬在華的首家5S經銷店——星寶行,國機汽車旗下的中進汽貿進出口公司。
華晨寶馬之諾品牌總監梁堅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目前之諾1E的租賃正在按照我們預想的節奏開展,從開業以來,我們在展廳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消費者對新能源話題及綠色出行的理念熱情很高,每次活動展廳都會擠滿。”“我們正在籌備在上海開設第二家品牌展廳。”
對于剛剛頒布的一系列新能源汽車政策,總監梁堅認為,這對于電動車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一方面可以讓更多的消費者考慮電動車,有利于電動車市場整體需求的提高。另一方面,稅費的減免有助于我們的合作伙伴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益,形成良性的發展。相信隨著利好政策的不斷出臺,個人消費電動車的熱情會被激發出來。”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