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開啟下一個一千萬輛的新起點上,一汽-大眾總經理張丕杰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嚴控企業規模在迅速做大后出問題,確保成長當中的質量。
除了進一步強化一汽-大眾現有的體系能力,張丕杰認為,沒有更好的辦法可以平衡好快速發展與經營質量這對矛盾。在廣州車展開幕前夕,張丕杰就一汽-大眾即將迎來的1000萬輛下線,以及正在落地推進的企業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接受了包括經濟觀察報在內的部分媒體的采訪。張丕杰為此次媒體溝通定了一個基調:“責任驅動未來”。
“現在對于一汽-大眾而言,核心的命題不是做多大規模,賣多少車,而是如何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談及責任,張丕杰認為企業最重要的使命是造出優秀的產品,然后通過可持續發展培養一大批高素質人才。“一汽-大眾現有超過三萬名員工,但我們這里人數最多的部門是質量保證部,這一個部門就擁有超過1800名員工。”
事實上,由于高品質產品驅動企業高效率運營,而后者帶來的收益成果又在很大程度上吸引激烈優秀人才的加盟,并由此形成一個可以良性運轉的閉環。張丕杰表示,一汽-大眾每年大約要從應屆畢業生中招聘大約400名員工,而收到的自薦簡歷大多數時候超過四萬名。“所以,每一個進入一汽-大眾的年輕人,都可謂是‘百里挑一’的優秀人才。”
而吸引他們選擇一汽-大眾的一個直接原因,就是企業本身持續多年高質量的增長。
今年前10個月,一汽-大眾整體銷量逼近150萬輛(含進口),接近去年全年銷量水平,距2014年170萬輛的產銷目標僅一步之遙。如果不出意外,一汽-大眾將于12月初迎來合資公司掛牌以來的第1000萬輛汽車下線,并將企業銷售收入帶到突破3000億元的新高度。
合資公司僅掛牌23年就完成累積產銷1000萬輛,一汽-大眾用自己的速度刷新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最快紀錄。然而,在企業快速成長的同時,一汽-大眾及其現任掌舵人張丕杰需要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就是,如何在產銷規模不斷膨脹的同時,確保整個經營體系一如既往地高質量運行?“最大的風險和壓力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質量管控,一個是安全生產。”張丕杰坦承,在企業產銷規模迅速做大后,質量和安全方面的風險是讓企業管理者承受了巨大的運營壓力,有時甚至為之寢食難安。“可以設想一下,一汽-大眾每天下線新車4676輛,如果出現質量問題沒有被及時發現,耽誤一天就是這么大一個數字,如果耽誤一個星期甚至是一個月,那將是更可怕的一個數量。”
在到達頂峰時,張丕杰需要帶領一汽-大眾去攀爬一座更高的山,那就是2020年挑戰產銷300萬輛的級規模。
作為產銷規模早已跨過國百萬輛的整車企業掌舵人,張丕杰認為其團隊面臨的主要壓力來自如何管控好企業成長中的質量。而辦法就是在現有體系能力上,進一步強化公司的體系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比如我們新成立了風險管理科,并由后者牽頭對企業發展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內部外部風險,進行系統的梳理,并提出相應的預防和解決辦法。”
張丕杰表示,一汽-大眾風控部門會按照不同的風險級別進行相應的管理。比如排在前50位的風險只要交給一般的職能部門去負責應對,但位列前20位的風險就必須交給高級經理以上的管理者來負責。這里包括質量風險和安全生產,這也是一汽-大眾在做大產銷規模后,首先不得不面臨的現實挑戰,而像其他企業都非常看重的現金流風險,在一汽-大眾則排在57位。“按照現有的體系能力,要去沖擊更高的300萬輛產銷規模,顯然是有困難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有必要在現有體系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這種能力。”張丕杰坦言,未來6年時間里,一汽-大眾將從現有產銷150萬輛規模沖擊產銷300萬輛新高,這樣的挑戰無異于“再造一個一汽-大眾”。
在張丕杰看來,堅定不移地推進“2020戰略”是打造一汽-大眾可持續發展體系能力的施政綱領,而擴產備戰無疑是其總體戰略下的“規定動作”之一。實際上,按照這一指導性戰略,一汽-大眾除了要在2020年實現產銷300萬輛總體規劃,還必須在品牌影響、可持續發展、渠道建設等諸多方面,進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提升。“下一個階段,我們還要著力打造優秀的合資企業品牌。”在張丕杰看來,在過去23年的發展中,一汽-大眾已經在中國市場經歷了建立信任和品牌認同的階段,下一步,一汽-大眾將重新標定其在國內汽車行業的品質高度和領軍地位,贏得國內汽車消費者的長期信賴與青睞,打造品牌美譽度。“我們希望,消費者一提到‘一汽-大眾’四個字,可以聯想到高品質并迅速建立信賴。”
張丕杰認為,在成為一個整車工廠還是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整車企業這樣的選擇題上,一汽-大眾毫不猶豫地選擇做后者,而且隨著自主研發能力的不斷升級,一汽-大眾最終要成為全價值鏈本地化的整車企業。“我們的目標是要打造百年企業。”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