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累計產銷1000萬輛,一汽-大眾用了23年的時間,是國內實現千萬輛產銷最快的汽車合資企業。
12月2日,一汽-大眾在長春、成都、佛山三地同步舉行“第1000萬輛”整車下線儀式。在這個頗具歷史意義的時間節點上,一汽-大眾總經理張丕杰提出,將在現有1000萬輛的基礎上再造一個一汽-大眾。接下來,他還需要帶領一汽-大眾挑戰2020年實現年產銷300萬輛的任務。
張丕杰坦言,與數字目標相比,他面臨的挑戰更多是在于如何嚴控質量,尤其是在規模迅速擴大之后,每一個細微的質量問題,帶來的都將是規模級的損失。為此,張丕杰以全新的企業社會責任戰略,鳴響了一汽-大眾下一個1000萬輛征途的發令槍。
再造一個一汽-大眾
站在1000萬輛的新起點上,張丕杰提出要再造一個一汽-大眾。按照他對搜狐汽車的解釋,這不僅是指一汽-大眾要在產銷規模上翻一番,也指全體系能力的倍增。
“不僅僅是生產體系和銷售體系,而是各個環節的流程再提升。”張丕杰說。
從規模來看,根據一汽-大眾編制的2020戰略,其要在2020年實現年產銷300萬輛,相當于在當前的基礎上翻了一倍。
2013年,一汽-大眾年產銷規模突破了150萬輛,今年的目標是170萬輛。今年前11個月,一汽-大眾累計銷量達158萬輛,其中,大眾和奧迪兩大品牌11月份的終端銷量超過15萬輛,達成全年目標幾無懸念。
目前,一汽-大眾擁有奧迪和大眾兩大品牌、11大系列產品,并在東北長春、西南成都和華南佛山建有三大基地,此外,位于青島的華東基地已開始投入建設,位于天津的華北基地也在穩步推進。
盡管一汽-大眾自成立之日起,就是按照經濟規模規劃的企業,但目前的發展顯然早已超出了其最初的設想。
在張丕杰的講述中,一汽-大眾早在2007年的時候就曾提出要制定百萬輛的目標和體系,當時,其年產銷規模只有40萬輛,全部產能也不過66萬輛。
“當時,德方股東認為,這個目標太激進,一汽-大眾要到2018年才能實現100萬輛的年產銷,所以,這個目標雖然曾多次在經管會上被提及,但股東雙方始終沒有達成一致”,張丕杰笑言,“最終敲定這一目標還是在餐桌上,軍令狀也是寫在餐巾紙上的,當時多少有點酒精的作用。”
在張丕杰看來,這就是一汽-大眾骨子里的進取基因。由此也不難理解,剛剛站上1000萬輛臺階的一汽-大眾,為何就把“再造一個一汽-大眾”提上了日程。
“長春模式”復制術
在實現全國性生產布局之前,一汽-大眾一直在東北腹地發展。然而,東北雖然工業基礎不錯,但離一些重要的核心市場和零部件供應體系仍然很遠,這會給一汽-大眾帶來成本的增加。
因此,一汽-大眾開始著手進行全國性的生產布局,其走出長春的第一步落腳在成都,隨后又高調推動了“華南戰略”,在佛山投資建廠,進一步實現了其全國性布局的意圖。
“我們的產能在2017年就能達到234萬輛,其中,東北基地90萬輛、華南基地60萬輛、華東基地30萬輛,西南基地54萬輛。此外,華北基地我們已選址完畢,正在有序推進新廠建設,全盤很快就能達到300萬輛。”張丕杰透露。
之所以能在短短數年內快速建成多個基地,張丕杰認為,這與一汽-大眾全體系的復制能力強密切相關,“我們在成都和佛山的工作人員,都曾經在長春接受過為期一年的培訓。”
合理化布局的好處也顯而易見,隨著在當地建廠,一汽-大眾在西南和華南的銷售比例都有明顯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一汽-大眾不僅更好地統一了核心市場、生產基地和零部件供應,也更有效地整合了資源。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