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2014中國汽車產銷量超過2300萬輛,創全球歷史新高,連續六年蟬聯全球第一。中汽協預測,2015年中國汽車全年銷量為2513萬輛,包括出口86萬輛,增速為7%左右。其中,轎車銷量預計增速將繼續回落,增速約為1%;SUV和MPV則將繼續保持強勢。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指出,汽車剛性需求依然存在,然而部分地區和城市的限購政策將對汽車市場的健康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銷量預測喜憂參半
中汽協預測,2015年中國汽車全年銷量為2513萬輛,增速為7%左右。相比于2014年,今年汽車全年銷量有望保持穩定的增長,不過細分領域可謂是喜憂參半。
根據中汽協預測,乘用車預計銷量為2125萬輛,增速約8%。其中,轎車銷量預計將小幅增長,增速將繼續回落,增速約為1%;而SUV和MPV將繼續保持強勢,增速分別為25%和35%。商用車的整體增速預計在2.4%左右,其中貨車增速約為1.3%,客車增速約為6.5%。
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汽車剛性需求依然存在,公車改革和黃標車的淘汰將增加汽車市場的需求,政策環境也將進一步促進新能源(1477.59,-6.780,-0.46%)車的增長。然而,部分地區和城市的限購政策將對汽車市場的健康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除了結構性的增速差異之外,汽車出口形勢也不容樂觀。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指出,受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的帶動,2015年新興市場經濟增速有望回升,國際經濟形勢趨好雖然有利于國內汽車出口,但是也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如中東地區、東歐部分國家政局不穩定,非洲、南美等市場政策的變化等。與此同時,國內汽車企業還將面臨著日本、韓國車企的競爭,需要進一步完善產品布局、提升產品質量。
中汽協預測,2015年國內汽車出口將較2014年下降5%,約為86萬輛。其中,乘用車出口51萬輛,增速下降4%,商用車35萬輛,增速下降5%。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曾于去年出臺管理意見,到2015年我國生產的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要降至6.9升/百公里,2020年要進一步降至5.0升/百公里。為了推動此目標的落實,工信部在《通知》中明確了一系列懲處措施,包括公開通報、暫停新車申報和停止新上產能審批等,可謂異常嚴厲。
“2015年的燃耗目標實現可能性較大,但是2020年實現的難度非常大。我想提醒國內的汽車企業,不要抱著法不責眾的想法。”董揚認為,由于國內汽車企業缺乏技術積累和儲備,在燃耗門檻面前或將會遭遇難題。“想要實現2020年的燃耗目標,現在就應該有車輛原型和概念,從現實情況看,國內車企的技術儲備嚴重不足。”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