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等到一款車上市,跑到店中一問。卻被告知:“不好意思,先生。我們沒有現車,你先下訂吧,等到明年初就可以提車了。不過加價3萬元,可以幫" />

2026世界杯在哪|西班牙首发|nba虎扑快船专区|澳客中国竞彩网|中国足球世界杯出线了吗

網站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登錄 | 注冊

車市加價何時了 消費者縱容 監管缺失
2010年8月17日來源:本站編輯
  廠家默許 消費者縱容 監管缺失

  好不容易等到一款車上市,跑到店中一問。卻被告知:“不好意思,先生。我們沒有現車,你先下訂吧,等到明年初就可以提車了。不過加價3萬元,可以幫你加急提到現車。”這一番話,猶如一盆涼水,讓消費者敗興而歸。 “沒有現車,還上什么市?”在賽馬場一汽車品牌店看車的劉先生向銷售人員氣憤地撩下了這句話。

  車市實在讓人看不懂,一邊是清貨賣,一邊是加價搶。在網上,一些車友論壇熱火朝天建起了“反加價聯盟”,高舉旗幟堅決不買加價車。實際上,也有人覺得“加點就加點吧,誰讓咱就看中了這車”。矛盾的車市里,消費者也在做著自我矛盾的消費。

  廠家說法

  產能跟不上,咱也在努力排憂

  “哪有不想賺錢的道理,可產能實在跟不上。”現在采訪廠家很有意思,面對加價,廠家往往一臉愁容,直言是經銷商自己的行為。一些在市場上投放了熱銷加價車型的廠家面對這些質疑顯得底氣十足,堅決否認進行“饑餓營銷”,“我們也很無奈,生產線在調整,所以一直沒有車。請大家諒解,我們的工人都三班倒,在加班加點趕工了。”一汽大眾市場部一負責人在CC上市前如此向眾記者解釋。沒多久,CC如期上市,“加價”的情形再度上演。還有一些廠家則顯得有那么點瞎摻和的意思,經銷商處明明有現車,卻也要讓經銷商壓著先“加價”一兩個月再說。

  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汽車庫存周期逐月加長,1~6月的汽車庫存周期分別為43天、41天、48天、49天、52天和55天。6月份,庫存平均周期已超過了1.8個月。這么大的庫存量,這么多積壓的新車,加價之說從何而起?消費者真的這么一廂情愿一面倒的追捧部分車型?

  事實上,這種讓市場怨聲載道的加價潮,廠家雖然表示屬于經銷商的私下行為,但也與汽車廠家長期的默許縱容有關。

  記者觀察

  加價直指監控體制缺失

  盡管輿論一面倒,但是熱銷車加價提車幾乎成為了“潛規則”。近期大熱的Q5、途觀、高爾夫6,甚至新鮮上市便高舉加價旗幟CC,無不如此。

  到底是誰允許這些新車任意加價?

  媒體多次采訪物價部門,物價部門均對種現象表示無權干涉,稱這是合乎市場規律的行為,不在他們的管轄范圍內。然而,無以規矩,不成方圓。今年五月份,央視報道某款車因一車難求,導致消費者排隊長期等待,經銷商更趁機加價數萬元聲稱可以快速提車的現象,并認為此行為違反了價格法。同時,加價的部分更不會開具有效發票,涉嫌偷稅漏稅。

  盡管這些暢銷車確實存在產能不足,供不應求的情況,但人為因素不容忽視。如今,“加價”已經不單純是經銷商的牟利手段,更成為了一些車型的特殊“廣告”。嚴格來說,“加價提車”的現象在根本上反映的并不是供求關系不平衡的市場問題,它更多的反映了車市價格體系監管的缺失。

  市場調查

  多款德系熱銷車加價賣

  “有人要買一輛Q5,主動要求加價買,問遍附近幾個省都沒現車,后來找了廠家關系才從長春調了一輛現車過來。”日前,一位奧迪經銷商如是告訴記者。這樣的話放在新車遍地開花的今天,實在讓人難以置信,然而事實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無獨有偶,同樣的情形還在其他店上演。記者從上海大眾廣州經銷商獲悉,廣州7家店各自積壓了100張途觀訂單,排隊周期長達3個月。“現在每店每月只能交30~40輛途觀,消費者天天來追問交車日期,我們壓力很大。”某4S店的老總告訴記者。

  高爾夫6等一個月,途觀等三個月,Q7等兩個月,Q5明年第一季度交貨,CC等一年……這一組新車銷售情況,看著讓人心底發涼。當然,不想等加急提現車的變通方法并不是沒有——現車加價。根據記者了解到的數據,目前途觀根據車型不同加價1萬~3萬元、Q5加價5萬元、Q7加價3萬元,高爾夫6加價價值5000~1萬元的精品。

  四大加價是非

  一:看誰更愿意一擲千金

  “先生,您要的這個款現貨沒有,要等三個月。但店里有一款帶天窗和導航的現車,人家剛退的,你加點錢可以馬上提走。”

  現車緊張?要排隊等待?沒關系,隨時有人退訂,經銷商那兒隨時有其他型號的現車,只要你愿意加點錢。

  二:“關系”比拼,看誰靠山鐵

  “這個是一般客戶,這個跟老板打了招呼。這批車一來就先讓他插隊吧!”無論是汽車經銷商還是樓盤銷售,這樣“安排”隨時都在發生。新車“加價”時代考驗的已經不僅僅是消費者的消費能力,還有人脈關系如何。

  三:政府部門該不該介入

  有消費者反感某些車型任意加價,于是改買其他車型。但有的消費者實在看不過眼,于是一個電話打到了工商局的投訴電話,讓警察上門解決糾紛。可別說,這一招還有點用。今年4月份,接連接到投訴舉報電話的深圳地區的工商局羅湖分局,聯合轄區公安部門對加價銷售熱門車型奧迪Q5和大眾途觀的汽車經銷商進行了突擊檢查,并確認經銷商存在違規行為,對部分汽車銷售合同、發票及電腦資料暫扣,進一步進行調查和查處。政府出面查處,“加價”之風也得以停息了一些時候。

  四:“隱蔽加價”同樣坑你

  輿論對加價一面討伐之聲,部分廠家開始勒令經銷商“收斂”。但記者在廣州市場上看到,此前一直喊加價的熱銷車型,依舊故我,并自動分成了三種“加價流派”。無論是哪種情形,一樣是坑你沒商量。

  1、加現金派

  這是最讓消費者反感的一種形式,采用直接加現金提車的方式,往往是一些產能沒能及時供應的熱銷車型前期的手法。

  2、加精品派

  加精品是一種比較溫和的加價方式,形式也隱蔽很多。經銷商會將車型的配置進行升級,并加裝防爆膜、GPS、盜車雷達這類的精品,與新車打包出售,從而提升整車價格。

  3、打包全險派

  只要買全險就可以不排隊買現車,這種加價方法雖然也有點強買強賣之嫌,但于消費者并沒有太多的損失。

TAGS:車市 | 責任編輯:汽車網 |
頂一下
(0)
踩一下
(0)
相關文章
已有 0 條跟帖(點擊查看)網友評論
登錄 | 新用戶注冊   匿名發表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網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精品導讀

更多>>商家推薦

車型排行

  • 微型
  • 小型
  • 緊湊
  • 中型
  • 中大
  • 豪華
  • SUV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