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編輯”這個職業有點特殊,雖說帶著所謂無冕之王的言論帽" />

2026世界杯在哪|西班牙首发|nba虎扑快船专区|澳客中国竞彩网|中国足球世界杯出线了吗

網站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登錄 | 注冊
7嘴8舌編輯部:自主車!莫愁前路無知己
2010年8月20日來源:本站編輯

    【編者按】:“編輯”這個職業有點特殊,雖說帶著所謂無冕之王的言論帽子,但有時候還是得管著點這張嘴。一個觀點怎么樹立、一句話怎么說、一個詞怎么用,讀者看了文章后怎么想?這可是讓現代編輯,特別是直面越來越苛刻的看官們的網絡編輯煞費苦心。畢竟淹沒在口水中的日子不好過。

    可話說回來,編輯也是人,是人就得說話,而說話就不免有點抬杠對峙的時候。傷和氣的事情肯定沒有,不過有時候還真就能從些許的抬杠精神中找著點靈感。我總覺得,這點靈感可別浪費了,趕緊攢個《七嘴八舌編輯部》 以獻給各位看官。當然,如您有更好的言辭理由,我們也定當洗耳恭聽!

自主車
7嘴8舌編輯部:自主車!莫愁前路無知己

    老李同志今天告訴我個趣事,他有個對車相當癡迷的朋友,倘是路上跑過的車,他一準能叫出車型和特點,就算很多老車也不例外。偏偏近日這位仁兄打了眼,停在路邊的一輛“寶馬”他愣是沒看出是哪個型號。定睛一看這做工不似寶馬啊,揣摩良久終于發現這是輛山寨寶馬,來自某自主品牌車型換標修飾過的產物。

    似乎偏題無限了,不過之所以想到這個段子,是因為自主品牌車型們在最新的革命形勢中有了幾分大踏步向上的趨勢,寶馬奔馳比不上,雅閣凱美瑞總能趕超一個吧。與世界汽車市場增長放緩,欲振無力的表現相比,中國年1360萬輛的乘用車產銷量和近50%的同比增長率,已當之無愧地成為全球車市最強有力的驅動力。與車界巨擎通用破產、豐田危機頻發相比,中國自主品牌在跨國合作、跨國并購上捷報頻傳。比亞迪攜手奔馳,吉利收購沃爾沃,華泰成為英特爾的合作伙伴,似乎顯露出中國自主品牌突破中高級車“天花板”的時機已成熟。

沃爾沃 10款沃爾沃XC60
吉利收購沃爾沃

    自主品牌從模仿到自主設計,從低價小車到主流價格中級車,也算路漫漫而修遠兮了,向中高價位車型發展的想法更是一天都沒有中斷過。尤其是近日上市的不少自主車型,雖然配置上去了,但確實價格都不低,中國的老百姓真的全都會買賬嗎?我看也不盡然。

奇瑞汽車 10款奇瑞A3
奇瑞的最新轎跑車

    要說自主品牌車型們的外觀,確實和合資品牌和進口品牌有一些差距。無論是模仿還是自己設計,總差了那么一點意思。就連奇瑞這樣誠心誠意在意大利設計的車型們,有時候也著實略顯浮夸了。而整體技術更是自主品牌們的短板,無論是發動機、變速箱還是底盤,自主品牌們仍然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當然現在的自主品牌車型們多數已經不屑用那些山寨大法了,大家現在更多的還是要打性價比牌:“別看我現在的車賣的貴點,但是配置高啊,什么座椅加熱,定速巡航,該有的都給它加上。”聯想起戲曲歌劇中有一個名詞叫花腔:雖然聽起來挺過癮,不過要用這個錦上添花的元素貫穿始終,究竟還是力有不逮。

現代工廠
自主品牌的技術仍然是短板

    所以現在與其說自主品牌的中高級車們是在和合資品牌或是進口品牌們火拼,倒不如理解成為這是一場沒有對手的戰爭,這么一場事關生存利益的殘酷競爭,不過戰斗雙方卻是各玩各的。看合資品牌們在這一市場上頗有一些他強任他強,清風撫山崗的味道,任對手如何重拳出擊,如何殺招迭祭都如泥牛入海杳無音信,而自主品牌的每一擊都如同打在棉花上,無從發力,落了下乘。

現代工廠
修煉自身內功才為正途

    所謂十年磨一劍,自主品牌們向上走的精神可嘉,可惜內力尚欠火候。空有一套好劍法,沒有相匹配的內力來施展,一樣是花架子。或者如吉利收購沃爾沃一般,使用了北冥神功,迅速提升內力;或者如奇瑞多管齊下,獨孤九劍一般,見招拆招。言而總之,自主品牌目前的當務之急任然是修煉自身內功,做到重劍無鋒、大巧不工,這才是自主品牌們的最高境界。

    我反正是這么看這件事情的,而我周圍的編輯同事們又是如何來看的呢?不妨看看他們的唇槍舌劍。

[分頁]

    有點穿越的張編輯:中國的自主車企沒賺到錢,最大化利潤率成必然

    時至出伏,暑熱已消,寂寞無聊中突聞本周話題“自主車紛紛賣高價,哪來的這么大臉!”。此話題雖無破壞社會穩定之嫌,卻難免不為“自主車”招來近乎一邊倒的謾罵,讓一干讀者更加仇視自主品牌。此舉并非我等本意,也有違建設和諧社會健康網絡環境之基本原則,實為不妥。

 編輯
有點穿越的張編輯:中國的自主車企沒賺到錢,最大化利潤率成必然

    做為一名尚且還算不暈頭的媒體人,今天就試著為自主車賣高價這件事找出個合理解釋。讓我們從下面這組數據說起“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09年車企凈利潤總額過千億,其中自主車企區區百億,僅占總量的10%左右。但自主車企同期銷量比例過40%。進入2010年,多數自主車企的負債率超過60%,欠一兩百億是小兒科。負債率超過100%,資不抵債的也并非少數。”

    以上數據很直白的說明一個問題“中國的自主汽車企業雖然車沒少賣,但就是沒賺到錢!不僅沒賺到錢,混到今天還都一個個的混成了‘窮光蛋’!”

    雖然很缺錢,但自主車企又急需錢。像吉利收購沃爾沃這種動輒十數億資金的曲線救國動作難免不再上演。據權威機構預測“至2015年,自主車企預計產能接近2000萬輛,所需資金不下千億”,這就要求自主車企有極強的資金籌措能力,以維持一條健康的資金鏈。

    不得不提的是,我國政府曾在2004年頒布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中明確規定“行業外資本不得進入”。正是這一條款,直接堵死了想抄近路進入汽車行業的有錢企業想法,也凍結了自主車企籌措資金的便捷之路。

    至此,除了向政府、銀行伸手借錢外,貌似只有上市這一條華山之路可走。顯然,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借來的錢花著終歸沒有底氣,而上市之路又處于遠水解不了近渴的狀態,唯有向市場要利潤才是自主車企發展的正途。

    目前,自主車企銷量以小型車和緊湊車為主。截止2010年上半年,自主小車、自主緊湊車市場占有率分別超過50%、30%。銷量雖都不錯,但卻利潤欠佳。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自主車企的平均利潤率僅為合資車企的十分之一,利潤率已成為制約自主車企健康發展的主要阻礙之一。

    如何最大化利潤率成為擺在自主車企眼前迫切待解之題,在核心制造技術短期內難有突破,暨產品核心價值難以升華之際,拼配置、提售價或將成自主車在短期內優化利潤率的不二之法。

 

 

    實習中的編輯小于:自主品牌們有些急功近利,到頭來或許吃大虧

    自主品牌想提高自己的車價,并借此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這個看似很簡單的想法,卻暴露出自主品牌的領導們太過急功近利的思想。目前,我們的自主品牌無論是技術還是質量方面均沒有到位,尚無法正面與合資品牌競爭,那么唯一的競爭力就是價格,如果再將價格這一唯一的優勢資源放棄,那么我們只能默默地看著自主品牌逐漸消失,成為永恒的回憶。

編輯
實習中的編輯小于:自主品牌們有些急功近利,到頭來或許吃大虧

    就像手機一樣,我的諾基亞E71當時花了2000多銀子,而一個朋友買的山寨版E71只要400多塊,可用了不到三個月,壞了,只能換新的。盡管山寨的功能比我的行貨多,但它的技術和質量在那里擺著呢。反過頭來,自主品牌的車不也是這樣么,目前還在模仿階段,雖然不是純山寨,但也逃不開山寨二字吧,再加上用起來不斷的小毛病,我憑什么花高價買自主品牌呢?說什么愛國,支持國貨,這些口號都是虛的,老百姓要的是一個質量可靠,可心的商品,而不是請回家一個祖宗,若自主品牌腳踏實地的研發自己的核心技術,提高自身的質量與技術水平,我相信它的價格自然就可以賣高,就像海爾的電器產品,它的價格不比合資的低,老百姓不照樣選擇它么?歸根結底還是希望自主品牌們靜下心來提高自身的技術與質量,努力做好每一個產品,否則這么急功近利的漲價,到頭來必然會吃大虧。

    喜歡剪輯的陳編輯:自主品牌略顯急于求成

    面對十萬二十萬的價格,我想還是太牽強了,一個國產小轎車以這種價格販賣,確實急于求成。

編輯
喜歡剪輯的陳編輯:自主品牌略顯急于求成

    近些年我們自主品牌紛紛走上道兒,已然強迫了自己或他人相信我們是高品質好車。真正買賬的人是因為我們的高品質么?我們自主品牌的消費者看中的是價格,也許過于狹隘,但是這確實是主導因素。

    可以說奇瑞、比亞迪、吉利、榮威他們使自主品牌市場邁上了新的臺階,不管是分網還是分品牌的銷售變化都更加促進了他們的市場前進腳步,這是順應市場發展需求所致,但是隨著市場的擴大就要增加價格的籌碼么。不管是自主研發還是采取收購的方式獲得的技術,就真的以十萬二十萬這個價格拿的出手么?我們國產貨就應該有個國產貨的樣子,車窮志不窮,我們從技術上想折才是正道,大家也沒說咱們拿不出好技術就不支持自主品牌,我們國家工業起步晚大家都能夠理解,打好堅實的基礎是未來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的必要條件。

    桑塔納捷達雖然在國內還有更新,人家不是還徘徊在七萬起步的價格上么,我們要斟酌,要冷靜,如果我們自主品牌真的是那么深謀遠慮的話,但是沒有一個合理的說法,相信大家是不會買賬的。

 

[分頁] 

    擅長做專題的小朱:我個人認為,中國自主品牌很有前景!

    比亞迪的老板王傳福曾說,要在十年之內做中國第一,在我看來這沒有什么自不量力或者急功近利,這個十幾年前的在新員工培訓中表達的愿景和目標,現在,他們正在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向這個目標邁進。

 編輯
擅長做專題的小朱:我個人認為,中國自主品牌很有前景!

    從F3、G3到L3,盡管價格有些提升,但這是在質量提升的前提下,是合理的呀,也說明廠家對自己產品的自信。其實,比亞迪只是用三款同級別,同平臺的車型完成了A級車從5萬區間到9萬區間的遞進過程。這已經很不錯了吧?偏偏總有人帶著有色眼鏡看自主車,說自主品牌:沒有拿得出手的技術,東拼西湊弄一輛車裝上點所謂的科技裝備就要賣高價,急功近利!并自我聯想到人家的冒進,在我看來,這“冒進”是人家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如果你說L3買12萬太瘋狂了,但你還應該看到L3還有9萬的車型,這才是其主力車型,頂配一向只是集中眾多高端配置的展示平臺,并不一定實用,性價比也不會高,這樣做的也不只有比亞迪一家。

    再說說奇瑞和吉利的高端品牌吧,它們的高端品牌與雷克薩斯之于豐田以及謳歌之于本田的意義不同,它們推出新品牌只是想提醒消費者,不要總是以低質低價的眼光去看到這些車型。其實,有誰甘心永遠做低端市場呢?如果所有的自主品牌都老老實實的、心甘情愿的發展低端車,中國自主品牌又怎能看得見未來呢?而事實上,從帝豪EC718、熊貓、瑞麒G5上,我們也看到了自主廠商的進步,他已經不想只是做一個殼子、一個發動機、四個輪子的能開而已的車了,他們已經開始越來越重視樹立品牌形象了,這也是在向世人展示他們的技術能力。盡管沒有寶馬的主打運動,也沒有奔馳的豪華氣質,可是,我想說,自主品牌的口碑也是需要積淀的,他們需要時間需要長期戰略,更需要國人給予強烈的自信心。畢竟,我們的基礎薄弱,只是,需要時間和信心!它們的進步是不容置疑。

    最接近90的美女小王:憑什么自主品牌就一定要賣低價

    我認為國產車的價格如果不是貴的特別離譜兒,是可以接受的,與很多合資品牌主力產品的價格相當也是正常的,憑什么自主品牌就一定要賣低價才應該合理?雖然自主品牌的技術不如他們先進,但是也一直在努力著,從比亞迪攜手奔馳,吉利收購沃爾沃,華泰成為英特爾的合作伙伴不難看出,不管是效仿還是改良,至少一直是在進步的,

編輯
最接近90的美女小王:憑什么自主品牌就一定要賣低價

    我有一個駕齡快30年的親戚,今年初買了一輛自主品牌的高端車,前一陣兒去做保養,碰到很多車主,確實有不少人反應小毛病居多,但是親戚的那輛車卻一點兒毛病沒有,所以我覺得這跟開車經驗也有很大關系,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是一開始磨合不好,平時不注意打理,再好的車都會有毛病。而且我認為很多人不看好自主品牌的原因,不否認它確實存在缺陷,但是還是有很大一部分是源于社會效應和自己的主觀意識以及自己的開車技術。

    自主品牌的各種技術雖然并不成熟,但是不成熟不代表不行,反而更有發展潛力,還有很多很大的發展空間,我相信自主品牌的在這件事兒上還是深謀遠慮的!

 

 

    熱愛法國車的王編輯:造車要有內涵,不能一味照搬模仿

    所謂十年磨一劍,無論北冥神功也好,獨孤九劍也罷,都要練出自己招式與套路。回到造車上,個人感覺目前的國內自主造車都沒有內涵,所謂內涵并不是只有發動機技術,而是包括在內飾設計、空間、懸掛等等,是一個整體。目前自主品牌的車給人們的感覺是空間大、配置高、價格低,給人的感覺很有“面子”。我相信作為國內的消費者一定不希望自己的車有一個華麗的外表,而是注重內在的“美”。

編輯
熱愛法國車的王編輯:造車要有內涵,不能一味照搬模仿

    說到自主造車,我還是要重點說一下發動機,放眼望去無論是什么品牌,發動機都是在使用別人的技術,或者模仿別人的發動機自己在做細節調整。像vvt、vvt-i等這些都用到了國產車上。這里就要提到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朋友在某汽車廠做研發,恰巧問道發動機的研發是怎樣時,朋友說:“我們的發動機都是用某某廠家的拿來改一改,把標去掉然后貼上自己品牌的標就可以了”。聽到這些話心里面有些酸楚,也有些無奈,也不禁產生了疑問,這樣的研發還要走多少年?

    90年代可以說日系發動機最輝煌的時候,一代名機也帶動了一代經典名車。B16B、B18C、H22A,SR20DET、RB25DET、1JZ-GTE VVTI、2ZZ-GE、SR20 NEO6 VVL等等,數不勝數。我們都知道,本田、鈴木是以造摩托車起家的。摩托車對發動機的要求非常高,因此這類廠商有個特點,即發動機技術功底極為扎實,這樣在轉化為汽車發動機的制造也就更容易了。借鑒別人的方法是可以的,照搬過來不假思索,那我們又怎能進步呢?

    最后引用魯迅先生的文章最為結語:“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深藏不露的李編輯:急功近利求利潤不可行

    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自主汽車品牌就一直是業內最為關注的話題,盡管議論的熱度時高時低,但始終不絕于耳。一些汽車廠商紛紛打著“造中國人自己的車”的旗號,力圖在外國汽車廠商拼命壓進的夾縫,尋找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雖說“造中國人自己的車”的口號叫的很響亮,但是我們還是沒有看到那款車是屬于中國人自己的車。

編輯
深藏不露的李編輯:急功近利求利潤不可行

    都說與世界接軌,把國外最先進的理念和技術引入到國內汽車產商來,技術倒是沒看到幾個最先進的,而是看到了最新的設計理念——國外那個車在中國賣的好,我就模仿誰的外形。這里就不舉例說那個廠商了,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而自主汽車品牌賣的越來越貴確實是不能讓人理解,你學別人的東西,還賣別人的價格,有點太急功近利了,技術和設計還沒有做好,就想追求利潤,有點讓人憤慨!

    2010年豐田汽車為很多力圖成為世界第一的汽車廠商做了一個“反面教材”,在超越了通用汽車之后豐田成功問鼎全球汽車銷量的榜首。渡邊捷昭曾經為豐田創造了超過100億美元的利潤,但幾年間過度的成本控制,導致的質量和技術缺陷造成了2010年震驚全球的大召回。

    這也就是豐田“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要換成國內某個汽車廠商,我覺得就應該關門了吧。所以過度的追求利潤確實有點急功近利了,做好成本控制,提高造車質量是當務之急。

    我們的汽車制造商除了考慮自身的經濟效益,是否也該考慮一下你們所肩負的責任,那就是我們該如何制造出真正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汽車。我們總不能讓我們的子孫后代看著進口、舶來產品車輛或者車大燈像奔馳,車屁股像寶馬的自主車,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

 [分頁]

     有點老婆迷的原編輯:基礎先打扎實,再求向上發展

    對于自主品牌汽車的態度,我的感覺就像是看國足。雖然嘴上總是在罵,但是到了重要的比賽還是會拉上窗簾,再屁顛兒屁顛兒的坐到電視機前。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啊。就像今年吉利收購沃爾沃,國人無不拍手稱快。但轉過頭吉利爆出即將推出首款中級車——帝豪EC8,并且價格很有可能會高于10萬,消息一出各位看官唏噓不已。

自主車
有點老婆迷的原編輯:基礎先打扎實,再求向上發展

    最近,自主品牌推出的新車很多都冠以“中級車”這個稱號。而且價格對比他們過去的車型都不算低。其實,一輛汽車賣十幾萬的價格很正常,更何況為了對的起這個售價,各個廠商用盡渾身解數,什么導航、多功能方向盤、無鑰匙啟動......基本主流豪華車上能見到的配置你都能在這些自主“高端車”上看到。

    但是消費者會不會因此而買賬呢?最起碼我不會。畢竟購買一輛車,我會更看重它所擁有的核心部件,比如發動機和變速箱。畢竟這些才是一輛車的基礎。自主廠商希望提升品牌度,更全面的占領市場的想法沒錯,但是我個人覺得他們用力用錯了位置,并且有些盲目。

    國產新車賣高價的現象有點像這幾年國內的留學熱,家長竭盡所能的把孩子送出國,認為在國外渡過金,海歸后就會前途坦蕩。豈不知道,大部分過早被送出國的學生,回國后身上所謂的金也就只有幾年國外生存鍛煉出的外語。至于具體實力很多人那是相當慘淡。但是,如果家長是在孩子上完國內大學,再有準確目的性的將他送出國深造,許多學生就會很有成績,這就是因為基礎打得扎實了。

    所以我個人認為自主品牌不要盲目追求豪華,而是更用心地去研發領先技術,畢竟我們目前在發動機和變速箱之類的基礎設備上,與海外品牌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眼下真的不必要急功近利的搶占高端市場,對于一個擁有13億(這次人口普查后數字很肯能會暴漲)人口的泱泱大國,自主品牌高端車的時代,我希望會在不遠的將來。

    圓潤可愛的范編輯:自主玩中高端!需要勇氣!

    自主品牌涉足中高級車領域本來就需要勇氣,傳統的低價競爭策略也許會在中高級車上不好拿捏。想想當時QQ的火爆吧,為啥?還不是因為便宜!花小幾萬就能買輛車,也許這在當時是許多人原意買自主車的初衷。

編輯
圓潤可愛的范編輯:自主玩中高端!需要勇氣!

    雖然現在自主車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不過在人們內心深處似乎還有“面子問題”在作怪,二三線城市如今還是自主車的主要消費市場。再加上如今的“黑車大隊”幾乎清一色的自主車,這也讓想買自主車的人們有所顧慮。唉!還是面子!

    其實自主品牌汽車也想擺脫自身的“低端招牌”,像奇瑞推出的子品牌瑞麒、吉利推出的子品牌帝豪等都是想擺脫消費者心中傳統的印象,可是效果究竟如何呢?也許只有時間才能說明一切。

    說實在話,有些自主品牌的中高端車型外觀配置等都還像模像樣,但關鍵問題還是要看消費者認不認!

    10萬!可能這個數字仍是目前大部分消費者對自主車的心里接受價位,如果超過10萬,還真是不好說!更不用說賣20萬以上了!
 
 
TAGS:自主 | 責任編輯:汽車網 |
頂一下
(0)
踩一下
(0)
相關文章
已有 0 條跟帖(點擊查看)網友評論
登錄 | 新用戶注冊   匿名發表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網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精品導讀

更多>>商家推薦

車型排行

  • 微型
  • 小型
  • 緊湊
  • 中型
  • 中大
  • 豪華
  • SUV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