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月6日),是原

2026世界杯在哪|西班牙首发|nba虎扑快船专区|澳客中国竞彩网|中国足球世界杯出线了吗

網站首頁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登錄 | 注冊
斯柯達中國擴編 與上海大眾理清職責
2010年9月7日來源:本站編輯

昨天(9月6日),是原寶馬大中華區客戶事務部總監馬靜華到斯柯達(中國)上班的第二天,6年前,馬靜華從大眾(中國)加盟寶馬,如今馬靜華再次來到大眾斯柯達(中國)辦公。

在中國市場為大眾立下汗馬功勞的范安德也剛剛離開了大眾 (中國)總裁兼CEO的位置,將回到捷克主持斯柯達全球業務。在中國5年獲得巨大成功的范安德,深諳中國市場對大眾汽車的重要戰略地位,同樣適用于斯柯達品牌。

兩人一來一去,為的是同一個目標:斯柯達。

自從范安德確認自己將上任斯柯達全球總裁一職時,就已經提前對斯柯達(中國)做了3件大事情,一是引入前寶馬大中華區客戶事務部總監馬靜華加盟斯柯達(中國);二是對現有斯柯達(中國)機構進行擴編,擴大其職權和職能;三是重新厘清斯柯達(中國)與上海大眾斯柯達事業部的職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近期斯柯達(中國)新設的部門包括公關部和市場部等部門,負責與傳媒溝通的公關負責人也將在近期到崗,斯柯達(中國)和上海大眾事業部兩者職能也將厘清。

寶馬高層加盟

近期,寶馬大中華區客戶事務部總監馬靜華被挖到斯柯達(中國),主要負責品牌宣傳和市場推廣,將負責組建斯柯達品牌宣傳團隊。

這是范安德離開中國之前為斯柯達(中國)做的第一件事:“挖”寶馬的墻腳引入戰略人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寶馬(中國)求證相關信息,寶馬(中國)相關人士對記者說,“馬靜華已經于8月初離開,離開寶馬之后就與寶馬無關,我們不會關注下一崗位。”

對于馬靜華的上任消息,斯柯達方面也遲遲沒有宣布;大眾(中國)則對記者表示,“負責斯柯達(中國)宣傳的負責人將近期到位。”

昨日記者致電馬靜華確認,馬靜華已經到斯柯達(中國)上班,出任公關部相關職位,“還要了解其他事情,先發郵件給我吧,郵箱地址后面是大眾英文全寫。”馬靜華對記者說。

其實,馬靜華加盟斯柯達 (中國),與斯柯達(中國)的現狀有關,這關系到斯柯達在中國的整體布局。

斯柯達(中國)成立于2009年8月,羅凱福是第一任斯柯達(中國)總裁,目前,斯柯達沒有進口車業務,其品牌宣傳和市場推廣一直是上海大眾斯柯達事業部負責,其存在鮮為人知。

一位熟悉斯柯達(中國)的人士對記者透露,“斯柯達(中國)機構作用的不明顯與其結構簡單有關,斯柯達(中國)設立之后,實際上運營的只有兩到三個人,沒有形成團隊運營能力,增強斯柯達(中國)勢在必行。”

機構擴編厘清職責

此前在斯柯達(中國)里,羅凱福近乎“光桿司令”,要強調斯柯達(中國)未來的作用,機構擴編是范安德對斯柯達在中國的第二個布局。

“近期斯柯達(中國)在擴編機構部門,新設公關部和市場部等部門,負責與中國傳媒溝通的公關負責人也將近期到崗。”9月3日,一位大眾(中國)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

據這位人士介紹,目前斯柯達(中國)與大眾(中國)一起辦公,在行政和財務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隨著斯柯達(中國)擴編完成,斯柯達(中國)將有獨立的機構,其中品牌推廣和市場營銷將是主要業務部門。

從業務上看,斯柯達在中國沒有進口車業務,所有車型的銷售任務都是通過上海大眾進行,因此斯柯達沒有必要成立銷售公司。

不管怎么樣,斯柯達(中國)的職能增設可能意味分擔上海大眾斯柯達事業部的功能,抑或是收回一部分權利。

2005年,上海大眾引進斯柯達品牌,2006年,上海大眾正式成立斯柯達營銷事業部,彼時,斯柯達的品牌運營、市場營銷和產品銷售一直由斯柯達事業部負責。

直到去年8月,斯柯達(中國)成立,意味著斯柯達在華機構將一分為二。按規劃,斯柯達(中國)負責品牌、戰略和產品規劃;上海大眾斯柯達事業部負責銷售和市場,范安德的最后一步是厘清雙方職能。

盡管去年斯柯達(中國)的職責已經確定,但是斯柯達(中國)并不能完全履行品牌宣傳職能,這主要是受到了機構人員的限制。這次斯柯達(中國)大規模對機構進行擴編,將滿足斯柯達的品牌宣傳職能,同時,斯柯達(中國)還將承擔斯柯達總部和上海大眾斯柯達事業部的協調功能。

艱巨任務:再塑斯柯達

斯柯達被引進中國后,依靠上海大眾的生產管理、售后服務、品牌宣傳和市場營銷體系,在中國獲得了很大成功。

今年上半年,斯柯達品牌在華累計銷量達8萬余輛,同比增長80.4%,遠高于汽車行業的整體增長速度。斯柯達全球董事長榮海德的愿景是:到2012年,使中國成為斯柯達最大的市場。這個目標提前3年完成了,但還不夠好。

斯柯達在國內的品牌知名度依然較低,一位汽車市場觀察人士表示,斯柯達在上海周邊地區非常受歡迎,但是在華南和華北等地區,仍然不能與日系品牌相比,比如同樣是B級車,昊銳的知名度就不如雅閣和凱美瑞。

品牌知名度同樣制約著斯柯達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掌握的數據,斯柯達目前的3款產品均保持穩定的銷售態勢,近幾個月,明銳的月銷量保持在7000輛以上,昊銳和晶銳的月銷量均在3000輛左右。與市場熱銷車型動輒上萬的銷量相比仍有差距。

“按照大眾車型銷量去看昊銳和晶銳的車型銷量,顯然不能令管理層滿意,后續車型乏力說明了品牌知名度上的短板。”上述市場觀察人士說。

實際上,羅凱福被大眾汽車集團派往中國任斯柯達(中國)總裁一職,就顯示出大眾集團今后將更加倚重中國市場,力圖在華快速提升品牌形象,再造一個“中高端品牌”。

對于馬靜華來說,把這個東歐國家的汽車品牌繼續發揚光大遠比宣傳寶馬品牌更具挑戰性,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TAGS: 無 | 責任編輯:汽車網 |
頂一下
(0)
踩一下
(0)
相關文章
已有 0 條跟帖(點擊查看)網友評論
登錄 | 新用戶注冊   匿名發表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網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車新聞新聞跟帖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精品導讀

更多>>商家推薦

車型排行

  • 微型
  • 小型
  • 緊湊
  • 中型
  • 中大
  • 豪華
  • SUV

新聞排行